歷史長河中,無數英雄人物匯聚于不同的時代中,堪稱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每當書中提及某位人物可歌可泣的歷史事跡時,人們總想看一看這人究竟長什麼樣子,但不是所有英雄人物都有著令人欽羨的面容,就比如中國歷史上,曾有8為歷史人物具有雙瞳特征,這些人,不是圣人就是帝王。
上古五帝時期,文字還未發明出來,原始社會的中國先民記錄事情的除好記性外,更多靠結繩記事,身為黃帝左史官的 倉頡為改變這一現狀,肩負著造字使命。
造字是一個從無到有的狀態,倉頡集中勞動人民的智慧,宵衣旰食數十載,通過觀天探地,記錄鳥獸爪痕和手掌紋路,以事物的形狀為基礎,創造了漢字的前身,即象形文字。
倉頡倉頡的形象是四目,由于需要記事的字實在太多,所以倉頡就又多長出一對眼睛,這便是倉頡四目雙瞳的由來。
中國歷朝歷代中,通過禪讓制方式,以孝順名揚天下,從而當上君主的,除 舜之外,再沒有第二個人;作為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在成為帝王之前,有一個曾用名,叫做 重華,這個名字來源于他的雙瞳。
舜年輕時的舜特別孝順,是元代所作的《二十四孝》故事中,排在第一的大孝子,他孝順的行為是對迫害、虐待,想置他于死地的父母堅守孝道,所以被天下人稱頌,還被堯看上,推舉為禪讓的繼承人。
作為春秋時期,晉國最牛的君主, 晉文公重耳雖有雙瞳,但早年生活屢遭不幸,晉國驪姬之亂中,重耳流亡在外十幾年,等他成為晉國大王,執掌朝政時,已經62歲。
或許是雙瞳發揮了作用,老來得志的他并沒有垂垂老矣的姿態,反而以常人無法企及的精力,將晉國打造為繼齊國之后的春秋第二位霸主國家。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是后世對 項羽最高的評價,身為楚國貴族,項羽在秦滅六國后胸懷反秦大志,因天生雙瞳加上力能扛鼎,項羽一經起兵便擁有無數支持者。
項羽為人正派的項羽在鴻門宴中明明有機會可以殺死劉邦,卻因民間流傳的雙瞳者不是圣人就是帝王的傳說,深信自己會成為帝王,從而錯過滅掉劉邦的機會,從而身死人手,為天下笑。
呂光出生于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年代,即五代十六國時期,他生下來便具有雙瞳,幼年時雖不愛讀書,卻練就一身好武藝。
呂光偏科的因素讓呂光投身行伍,并在南征北戰中立下立下軍功,亂世之中,不想當皇帝的將軍不是好將軍,前秦滅亡后,身為亡國之將的呂光察覺開辟疆土的機會來臨,于是在威震西域、掃平河西的戰役結束時,名正言順的建立了大涼國,也就是歷史書上所提及的后涼。
和后涼呂光一樣,北齊高洋同樣出生在五代十六國時期,而且他也具有雙瞳,和東漢末年分三國比起來,這一時期的文成武將,王侯將相更多、更密,猶如走馬燈一般換來換去。
高洋高洋在25歲時通過謀朝篡位的方式取代北魏建立北齊,剛成為皇帝那幾年,高洋還算得上勤勉,被匈奴稱為英雄天子,可在執政后期,高洋志得意滿,淪為史學家所說的禽獸皇帝,最終在三十四歲那年,因飲酒過渡暴斃。
俱羅是魚俱羅的字,據史書記載,魚俱羅和項羽一樣身高八尺且眼為雙瞳,似乎以項羽為榜樣,魚俱羅在二十歲時加入隋朝禁衛軍,那時的隋朝剛剛建立不久,在位的隋文帝楊堅勵精圖治,十分看重賢才。
魚俱羅靠著一身武藝,魚俱羅在滅陳、征戰突厥、攻打高麗、處理叛亂中屢立戰功,成為隋朝的柱國大將,但是這一切在隋煬帝楊廣上位后煙消云散,因猜忌功臣,魚俱羅被隋煬帝處死。
南唐后主李煜雖有雙瞳,但天賦全點在了文學造詣上,至于治國理政,率軍作戰的才能幾乎為負,如果僅以文化角度評價李煜,他算得上都是一代詞宗,可歷史偏偏和他開了個玩笑,讓他生在帝王之家。
李煜南唐亡國后,李煜成為北宋俘虜,顧影自憐的他因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引起趙匡胤猜疑,落得一個被處死的下場。
總結:
重瞳只是一種遺傳或者后天的生理變異,當今社會也有重瞳的人,賴于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意識的增加,人們逐漸淡化對重瞳之人的迷信,不再認為這是一種天賦異稟的帝王、圣人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