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在夜間趁著大霧,乘草船逼近曹操軍營,「草船借箭」騙取了曹操十多萬支箭。
那麼曹操為何不下令軍隊向草船發射火箭呢?那樣諸葛亮豈不是要全軍覆沒。曹操為何不這麼做?其實,這也正是曹操精明之處,接下來百味就給大家講講這是為什麼?
羅貫中老先生借用東吳孫權的事跡,就是為了要頌揚諸葛亮的超人智慧。
接下來百味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真實的「草船借箭」:
據《魏略》記載,公元213年,孫權與曹操數十萬大軍在濡須(今安徽無為縣)對峙。
久攻不下的孫權心中煩躁,就親自坐大船,從濡須口進入曹軍水寨前探看虛實,被曹軍發現后一頓萬箭齊發。
孫權所乘坐的大船幾乎被射成刺猬,船上插滿了箭,船就向一邊傾斜,差點就沉到水里。
幸好孫權冷靜指揮,下令大船掉頭,使「箭均船平」,有驚無險的脫身返回,還白揀了一船箭回來。
這就是歷史上孫權與曹操「濡須之戰」。
曹操親率八十萬大軍想要征服東吳,于是孫權便想和劉備打算聯手抵擋曹魏。
誰知孫權手下大都督周瑜,雖然智勇雙全,但心胸狹窄,特別妒忌諸葛亮的聰明才干,總想找機會除掉諸葛亮。
周瑜借口說軍隊需要大量的箭,讓諸葛亮在10天之內造出10萬只箭。
卻沒想到諸葛亮說不用十天,只需三天的時間就足夠了。
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內造出10萬支箭,因此,諸葛亮必死無疑。
于是,周瑜直接便與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軍令處罰,自己也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
結果兩天過去了,不見諸葛亮有一點造箭的動靜。
周瑜心想:諸葛亮肯定造不出來了,到時候你就等著受罰吧。
周瑜為了謀害諸葛亮,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一方面又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后,諸葛亮便說:「3日之內如何能造出10萬支箭?還望先生救我!」
忠厚善良的魯肅回答道:「你自取其禍,教我如何救你?」
諸葛亮不慌不忙的說道:「希望你能借給我20只船,每只船上要30個士兵。
船還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再支立一千多個草靶子,排在船兩邊。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會有10萬支箭上交。
不過,這件事千萬不能讓你家周瑜都督知道,否則就不靈驗了。」
到了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秘密地邀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
諸葛亮吩咐把士兵用繩索把船連起來向對岸開去。
那天晚上江上大霧彌漫,伸手不見五指,對面都看不見人影。
在距離曹操軍營咫尺之遙的時候,諸葛亮命船一字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擺出要進攻的姿態。
曹操以為東吳軍隊來進攻,又怕霧大中了埋伏,就連忙從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一起向江中放箭。
只見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靶子上,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繼續受箭。
這時天快亮了,太陽也出來了,霧馬上就要散了,諸葛亮下令讓船隊趕緊往回開。
20條小船滿載而歸,兩邊的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也有五、六千支,總共有20條船,箭的總數遠遠超過了十萬支。
在臨走的時候,諸葛亮還讓大家一起喊道:「謝謝曹丞相借箭」,此時,曹操才知道自己上了當。
當魯肅回到吳營后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道:「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其實不使用火箭,這也正是曹操的聰明之處,為什麼呢?接下來百味就給大家講講:
第一、火箭準確度不夠;
火箭要比普通的箭沉一些,因為火箭的箭頭都包裹了油布,所以射程要比普通的箭短一些。
火箭使用的場合多用在攻堅和陣地戰,以及摧毀軍事目標(如糧倉)為任務的戰斗中。
還有,當天晚上江面上的風很大,肯定會影響火箭的精準度,大量的火箭會直接掉入水中,并不能將船只點燃,所以曹操沒有選擇火箭;
第二、火箭制作不容易;
想要制作一只火箭,程序非常繁瑣,而且成本也是相當大的。
首先,要用油布纏繞在箭矢之上,然后再沾上一些火油,最后再將其點燃、發射。
還有,在三國年間油脂很金貴的,在當時榨油提煉技術很是低下,主要用的是動物油脂,要用水煮法來提取,費了很大勁才能提取出一丁點油脂。
所以像火箭這種「高成本裝備」,也只有在戰爭的關鍵時刻才用。
第三、火箭容易誤傷自己;
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時候,江上的大風對曹操陣營來說是逆風。
如果貿然的使用火箭,雖然將敵方的船燒著了,諸葛亮等人可以乘小船逃走。
而帶著火的大船可以直接沖向曹軍陣地,肯定也會給曹操帶來慘痛一擊,那麼就得不償失了。
第四、使用火箭會暴露目標。
火箭自身帶有火花,弓弩手射出火箭后,火光會將岸上的情況照的清清楚楚。
曹操本來就害怕有伏兵,射出火箭之后,火光就會先暴露自身位置,岸上的部隊就成為江中射手的活靶子,這無疑又是一個愚蠢的行為。
所以說,曹操這樣行事縝密的人,怎麼可能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呢?
因此,曹操選擇發射普通的箭,無疑都是即經濟又最穩妥還最聰明的選擇,他只要使用弓箭把船只逼退即可。
一場「草船借箭」既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又可以了解曹操的陰險狡猾。
「草船借箭」也盡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諸葛亮也正是利用了曹操的疑心才得手,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過人膽識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