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揭秘三國
金庸武俠传
民國往事
野史分享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全部
    
為何古代皇帝在位時間越長越昏庸,有的甚至在位過了10年便怠政?
2023/05/19

今天來說說古代皇帝在位時間的周期率,10年可以說是一個黃金期,十幾年也可以。但一般來說,20年是一大門檻,在位時間過了20年,大多數皇帝,或是怠政,或是昏招頻出,使得國家走下坡路,乃至釀成亡國之禍。

總而言之一句話,皇帝在位時間越長,越到后面越昏聵。皇帝這個職業,干的時間長了,肯定會出問題的。

一、首先以在位44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和在位13年的雍正帝為例子,來說說為什麼說在位時間越長越不好。

唐玄宗是唐朝在位時間第一長的皇帝,年輕的時候可謂是一代狠人,先發動政變誅殺韋后集團,又擊敗姑姑太平公主,坐穩了皇位,一改唐皇室自武則天開始陰盛陽衰的局面。

登基以后也是妥妥的一代明君作為,將唐朝推至巔峰,成就開元盛世。 但是在位20年以后,時間一長,英明神武的唐玄宗也堅持不住了,是逐漸怠政、寵信奸臣李林甫和楊國忠等人、重用武將安祿山,給予其沒有約束的權力,最終釀成安史之亂,使得唐朝是一蹶不起,茍延殘喘一個半世紀以后亡國。

唐玄宗在位后期不只是治國理政方面昏聵,其他方面也是一言難盡。

諸如聽信寵妃武惠妃讒言,是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并殺害,一日之內連殺3子,這份記錄在皇帝之中也是獨一無二了。

從唐玄宗的經歷來看,皇帝在位時間太長,有兩個弊端:

①、皇帝登基之初,如果想要有一番作為,堅持一段時間勵精圖治還是沒問題的。但時間長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之下,即使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力,也會厭倦,從而怠政,最終引發一系列不好的后果。

諸如想怠政偷懶的話,肯定要找聽話的大臣協助自己處理政務,這樣就會讓小人有機可乘。

而且在位時間長了,倦政是一方面,皇帝也是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成為老人以后,自然是不可避免地出現老糊涂的情況。

②、在位時間太長了,即使是聰明絕頂的皇帝,也會被臣子摸清楚脾氣秉性和個人喜惡,這樣容易被別有用心之人借力打力的利用。

像唐玄宗一日殺三子,就是武惠妃利用唐玄宗不相信兒子,不會放權的心理因素,誣陷這三子兵變謀反,玄宗一怒之下,沒有仔細審查,就將其都殺死。

還有大家熟悉的嚴嵩和嚴世蕃父子的徹底倒台,就是徐階利用嘉靖帝最痛恨的「通倭」和「圖謀不軌犯上」兩個罪名,將嚴世蕃推上了斷頭台。

再來說說在位13年的雍正帝,這個在位時間并不短,只不過相比于父親康熙帝的在位61年時間,還有兒子乾隆帝在位60年時間,給人的感覺的確很短。但其實這個在位時間,對于雍正帝來說,已經是達到了極限,甚至是最合適的在位時間。

其一在于雍正帝是45歲的「高齡」登基,他在位時期,又通過設立軍機處等極大加強了君權,甚至可以說是獨裁皇帝,權力的膨脹,隨之而來的是龐大的工作量,可以說是日理萬機。

這對于雍正帝的個人能力和身體健康要求是很高的,并且很考驗雍正帝的毅力。

產生怠政的原因,不只是長時間的在位導致倦政,還有一個原因在于龐大的工作量,也會導致皇帝怠政。

很明顯雍正帝在位的晚期,其實有一定程度上的怠政,并且如同明朝嘉靖帝一般,喜愛煉丹。甚至他的突然死亡,都可能與服用丹藥有一定關系。因此乾隆帝在繼位以后第二天,就將宮中道士驅離,并且措辭嚴厲地警告他們回到原籍以后要安分守己。

其二在于,雍正帝屬于「改革」皇帝,他的所作所為是極大觸動了官僚集團的利益。13年的在位時間,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意味著官僚集團已經隱忍到了極限。

像雍正帝死于劍客呂四娘之手的傳言,在當時傳得沸沸揚揚,背后少不了當時知識階級的推波助瀾,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雍正帝在某些方面是被人巴不得早點死了才好的皇帝。

所以說雍正帝如果再多活幾年,很可能官僚集團會以某種形式爆發,來反對他的統治。

因此改革的皇帝,在位時間越長越危險。像雍正帝這種「高齡」登基的皇帝,更是如此,改革得罪了官僚集團,晚年又有怠政之舉,還好死在了在位13年的節點上,不然或是怠政進一步加深,加之年事已高,引發一系列不良后果,或是要面對官僚集團發難,很容易晚節不保。

二、在位時間長的皇帝,幾乎都是晚節不保,落得一個前明后昏的評價。

漢武帝是公認的雄才大略之主,但晚年窮兵黷武,使得漢朝處在崩潰邊緣,更是聽信小人之言,逼死自己的親子劉據。

還有像梁武帝、唐玄宗、嘉靖帝、萬歷帝,都是在位前期勵精圖治,但沒堅持多久,便開始怠政,最終引發一系列不良后果,或是使王朝中衰,或是引發亡國危機。

相對來說,也就是明太祖、康熙帝、乾隆帝在位時間長,邁過在位20年的門檻,依舊可以勵精圖治,但晚年亦是有弊端,有昏聵,但危害不那麼大,或者說不那麼明顯。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問題在于沒有選擇好接班人,又將藩王問題留給下一代,以至于有了後來的四年的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被叔叔燕王朱棣趕下皇位。

康熙帝晚年昏聵在于,過度的寬仁,導致吏治腐敗,給雍正帝留下一個爛攤子。還因為過度的縱容,爆發了沸沸揚揚的九子奪嫡,參與奪嫡的皇子大多下場凄涼。 并且沒有提前明確接班人,死的時候,只有隆科多一人在場,所謂的康熙遺詔也是由隆科多口述潤色而成,給雍正帝留下是否篡位的爭議。

乾隆帝晚年昏聵更是不用說,所謂的十全武功,其中有不少真拿不出手。而且導致吏治腐敗,好大喜功還勞民傷財,一手釀成清朝中衰的局面。 都說嘉道中衰,其實乾隆末期,清朝這個龐大而腐朽的帝國機器,已經在快速走下坡路。

而且這三位皇帝都有一個共同點,不屬于是「高齡」繼位,不然怕是過不了二十年門檻便開始怠政。

明太祖雖然是在40歲時登基為帝,但畢竟是開國皇帝,有著異于常人的毅力。康熙帝是8歲登基,在位60年。乾隆帝是25歲的年富力強的年紀登基的。他們要麼意志力驚人,要麼登基時年紀小,所以可以堅持很多年不怠政,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難免出現了老糊涂等情況。

最后總結來說,古代王朝的皇帝,在位時間是越長越不好。10年是一個黃金期,剛剛登基,如果想勵精圖治,一般也堅持得了這麼長時間。當然時間再長一些,十幾年也沒問題。

但是20年是一大門檻,很多皇帝在位過了20年以后,便開始怠政,越來越不濟。當然也有少數皇帝可以堅持更久,諸如康熙帝和乾隆帝,但到了最后,還是難免出現昏聵的情況。

所以皇帝在位時間長了,未必是一件好事。像雍正帝在位13年而死,其實是恰到好處的。在位時間長了,難免會出現老糊涂等情況,會晚節不保。

而皇帝在位時間越長越不好,也是自秦實現大一統以后,古代王朝難以突破300年的關鍵原因之一。

國家興亡系于皇帝一人身上,皇帝年富力強英明神武,國家可以高歌猛進。若皇帝年老昏聵,那麼將是一場災難。這種家天下模式下,對于皇帝個人能力和健康,要求太高了,稍有不慎,國家便會跟著走下坡路。

因此大一統王朝之中,實際上最長的唐朝國祚也不過289年。

雖然漢朝過了400年,但是是由兩漢加起來的,中間還有王莽的新朝斬斷兩漢15年。宋朝雖然加起來過300年,但宋朝并非大一統王朝,只是在北宋時期實現了局部統一。而且中間還有靖康之恥,政權顛覆滅亡,再由趙構南渡,重新建立政權,分配權力,是南北宋加起來才突破的300年。

民間故事:六十歲老母面若桃花,高僧告訴男子:都是你的錯
2023/06/08
民間故事:女子去奔喪,聽到大蛇說話,她偷偷掀開了祖母的棺材蓋
2023/06/08
民間故事:男子高價買八哥放生,八哥告訴他:天黑別借宿
2023/06/08
民間故事:男子林中救人,半月后,美人對他說,恩公,快跟我走
2023/06/08
民間故事:男子將要納妾,放牛娃說,紅顏禍水,這個女人娶不得
2023/06/08
民間故事:男子捕魚遇蛟渡劫討封,他趕緊對它說,好大一條龍啊
2023/06/08
智謀不輸諸葛亮,曹操一生最倚重的謀士荀彧,為何不得善終?
2023/06/07
和孫中山走過32年婚姻,生下一子二女,失婚時提三個請求
2023/06/07
張靈甫要吃餃子,妻子親自下地割韭菜,他趁機朝其腦后開了一槍
2023/06/07
沈從文帶九妹離開湘西11年,送回故鄉已成瘋子,晚年見外甥很悲哀
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