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讀了多少武俠故事,筆者心中,最厲害的武功始終是那「降龍十八掌」,畢竟金庸故事最為深入人心,而那「降龍十八掌」又堪稱其中最經典的武功。
可以說降龍十八掌就是「主角標配」,你若讀過連載版的金庸故事的話,就會對這種說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因為連載版中,陳家洛學過此招,張無忌也學過其中三掌,只是在後來的版本中,這兩個角色再與此招無緣,不過好在蕭峰和郭靖依舊將此招的強大深深地烙印在讀者心中。
(張無忌劇照)
無論是哪個版本的金庸故事,郭靖和蕭峰都憑借降龍十八掌站上了武林之巔,而他們也都是讀者心中最符合「大俠」形象的角色,若這二人來上一場死斗,哪一方會笑到最后呢?
除了同樣擁有降龍十八掌之外,郭靖也蕭峰在各自所處故事中的實力定位也基本一致,郭靖是成為了神雕五絕之一,而蕭峰則被讀者視為「天龍四絕」之一,盡管后者的定位并非出自金庸之口,但蕭峰也的確是天龍時代的天花板之一。
不過就武功配置而言,似乎郭靖是要更勝一籌的。
不妨先看看蕭峰的武功配置,除降龍十八掌之外,他還有打狗棒法、擒龍功、龍爪手、降魔掌、太祖長拳,還就舊版中的排云雙掌,事實上這招刪除與否,對他的影響并不大。
(蕭峰劇照)
反觀郭靖,他擁有的武功種類并不多,但九陰真經與左右互搏的功能性卻完勝蕭峰除降龍十八掌之外的那些招式,這即是差距所在。
畢竟蕭峰的那些武功基本都屬于進攻端的武功,而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基本就只能出一招,同類型武功就顯得毫無意義了,而郭靖的九陰真經則是內外兼修,那左右互搏則能讓他同時使用兩門不同的武功,功能性已經遠超蕭峰。
不過理論歸理論,真正能否將武功投入實戰才是決定二人勝負關系的關鍵。
郭靖在實戰中有什麼短板?嚴格來說,郭靖的實戰能力算是最頂尖的那一批,在《射雕英雄傳》末尾的第二次華山論劍時,他就已經戰勝了洪七公與黃藥師,盡管那是黃蓉制定的規則,但贏了就是贏了。
而到了《神雕俠侶》時代,故事初期,書中就提到他的內力已臻化境,那一招「仰天長嘯」便足以讓李莫愁這等級別的高手心生怯意。
(郭靖劇照)
再到故事中期的英雄大會上,他與西域最頂尖強者金輪法王的一次對拼也盡顯王者實力。
書中是這麼說的:「國師給楊過一搗亂,攪得臉上無光,硬要爭回顏面而再度實接郭靖掌力,卻大耗內力真氣,雖似占了上風,實則內里吃虧。二人均是并世雄杰,數十招內難判高下,國師勉強在一招中先占地步,胸口又不免隱隱生疼,好在對方只求救人,并不繼續進招,于是口唇緊閉,暗運內力,打通胸口所凝住的一股滯氣。」
一招便將金輪法王打得氣血翻涌,可見郭靖實力的確是強,至少在短時間的爆發力是極強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時郭靖的出手是在金輪法王意料之外的,所以這場戰斗并不能視為「對決」,而只是突發事件。
若與某人在有準備的情況下與郭靖對拼,郭靖就未必占優了,因為他的短板很明顯,那就是持久力。
(金輪法王劇照)
關于此事,書中有細節可以證明,比如這段描述:「郭靖此時所施展的正是武林絕學‘降龍十八掌’。國師等三人緊緊圍住,心想他內力便再深厚,掌力如此凌厲,必難持久。豈知郭靖近二十年來勤練‘九陰真經’,初時真力還不顯露,數十招后,降龍十八掌的勁力忽強忽弱,忽吞忽吐,從至剛之中生出至柔的妙用,以此抵擋三大高手的兵刃,非但絲毫不落下風,而且乘隙反撲,越斗越揮酒自如。」
蒙古軍營一戰,郭靖斗了蒙古群雄數十招后,郭靖就有些力不從心了,繼續久戰下去,他必敗無疑。
而蕭峰在類似的情況下的表現卻不是如此。
不知是蕭峰學過什麼不為人知的武功,還是他那契丹人的血脈天生就適合戰斗,只知道從書中呈現的劇情來看,蕭峰哪怕是面對多位敵人的圍攻,也絲毫不會落下風,甚至會越戰越勇。
比如聚賢莊一戰,金庸是這麼寫的:「喬峰殺人之后,更加出手如狂,單刀飛舞,右手忽拳忽掌,左手鋼刀橫砍直劈,威勢直不可當,但見白墻上點點滴滴的濺滿了鮮血,大廳中倒下了不少尸骸,有的身首異處,有的膛破肢斷……敵人只有一個,可是他如瘋虎、如鬼魅,忽東忽西地亂砍亂殺、狂沖猛擊。不少高手上前接戰,都讓他以更快、更猛、更狠、更精的招數殺了。」
能以一人之力將一大幫敵人給打得心生懼意,這是何等霸氣?仿佛光憑殺意就能將對方喝退,這等能力可是郭靖不具備的。
(蕭峰運功劇照)
當然,正如前文所言,同級別的高手對決,短時間的爆發力是很難占到便宜的,往往會拼到百招之外,而郭靖的劣勢就顯現出來了,他在數十招之后就已經力不從心,而蕭峰則是越戰越勇。
比如書中還提到蕭峰能夠輕松恢復內力:「 喬峰一霎時只感全身乏力,脫手放下止清,但一提真氣,立時便又精神充沛。」
哪怕前一秒的蕭峰已經戰至精疲力盡的狀態,只要他一提真氣,又立馬能夠恢復滿狀態,這才是蕭峰成為實戰王者的原因。
所以只要郭靖沒法短時間內將蕭峰摁死在地上,蕭峰就能憑借更持久的戰斗力壓制郭靖,所以二人若來上一場死斗的話,「北俠」郭靖怕是不及「北喬峰」蕭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