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秦始皇的絕世風采從李白這首《古風》中可窺見一二。我國歷史上出現過無數的朝代,也誕生了無數的皇帝。有的皇帝是用拳頭打下的江山,有的皇帝是天生命好,出生在帝王家繼承而來。
不論皇帝的位置是從何獲得,只要有功于社稷,就會在歷史上留下重重的一道痕跡。
在無數的皇帝中,你可以沒有聽過任何人的名號,但唯獨除了秦始皇。 秦始皇被後人們譽為「千古一帝」,他一生所立下的豐功偉績讓後人為人讚歎。
他是第一個實現華夏大一統的帝王, 他是古今中外第一個採用「皇帝」稱號的帝王,他為了鞏固統治地位而建立的中央制度,對于整個封建社會的政治格局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秦始皇所取得的偉業,是之後任何一個皇帝畢生所追求的目標。 他首先取用的「皇帝」稱號,被後人沿襲了兩千多年,但是並不是什麼東西,後人都會照搬的。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黃色是專屬于皇帝的顏色,黃袍代表的就是皇權的象徵。 自古以來便是如此嗎?非也,秦始皇的龍袍就不是黃色,反而是黑色。
秦始皇將龍袍選用為黑色,自然不是無緣由的。戰國時期齊國的陰陽家鄒衍曾提出過五行、五德學說的觀點, 他認為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迴圈運轉。朝代的更迭也是由于五行的變化。
《漢書·律曆志》對于秦國有這樣一段記載:早年秦文公外出打獵時,曾獵到一隻黑龍, 他們認為這是水德的象徵,而黑色卻又代表水德, 自此秦國開始尊崇黑色。
當秦始皇掃六國,統一天下之後,關于秦國屬水德的說法又得到了陰陽家的進一步證實。在五行的觀點中,「夏商周秦」分別屬于木金火水。 商滅夏,是由于金克木、周滅商是由于火克金、而秦王朝取代了周王朝,是由于水克火。
秦始皇對于此種說法深信不疑,在秦王朝建立後,全國更是獨尊黑色。上至皇帝、下至僕役著裝均為黑色,甚至于皇宮裝修的主色調也為黑色。
對于秦始皇,後人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功績千秋,有人卻認為他殘暴無度,不配稱之為一個皇帝,也不認可他創立的秦王朝。
秦王朝滅亡後,漢王朝取而代之。按照五行之說, 土克水,土地的顏色為黃色,漢朝應該選用黃色龍袍。
可是劉邦手下有一位名叫張倉的官員,認為秦始皇即位後昏庸無道、殘忍無比, 竟還做出「焚書坑儒」此等大逆不道之事,認為秦始皇根本不配稱作帝王。
秦王朝的滅亡,是他們咎由自取。漢王朝的建立是順應天意,是為了給周朝報仇雪恨。 漢朝應該繼承的是周朝的「火德」,所以在最開始之際漢朝的龍袍是紅色的。
秦始皇一直都是一個具有爭議的人物。有的人不認可,自然也就有人認可。 等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認為不能抹除秦始皇的功績,要正視秦王朝的存在。
古人重視五行迴圈之說,從黃帝開始,一路到秦,正好經歷了一個五行大循環。 漢武帝就認為自己屬于土德,將龍袍的顏色改為了黃色。
到這個時期為止,黃色還沒有正式被確定為皇室專用色。
直到隋唐時期,黃色才正式開始代表皇家。隋文帝期間有「以黃為貴」的說法, 「黃袍」就成為了龍袍的專用色,但此時民間並未禁止著黃。
真正開始在民間禁用黃色是在唐高祖時期,明文禁止民間一切不許著黃,畢竟爾等庶民豈可與帝王同著一色。
當時針對于黃色管理的也不是太嚴格, 直到宋朝,黃色才真正成為了皇權的象徵。
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典故想必大家都聽過,行軍至陳橋驛時,手下將事先備好的黃袍披在其身上,並擁護其為皇帝。 至此黃袍成為皇權象徵,黃色也為皇帝所專用,並一直沿用到封建社會的結束。
除了秦始皇獨尊黑色外,任何一位皇帝都沒有以黑色為尊,一直選用黃色作為龍袍。這是為什麼呢? 有專家表示這是因為他們不敢。
秦朝雖然實現了大一統,秦始皇也夢想著秦家可以一直統治下去。然而事實卻是秦朝不到兩年就敗亡了。在古代封建人的想法中: 這會不會是因為獨尊黑色的緣故?
在古代,一些祭祀,辦喪事的儀式上,人們都會著黑裝出席。這些場面往往會更接近一些「不詳」。
哪個皇帝不希望永久地統治下去? 誰也不希望自己像秦朝一樣二代就滅亡,所以大家對于黑色都有些「懼怕」,不敢選用。
在古代,什麼「五行之說」「君權神授」這些說法都是統治者為了更好的管理江山,為了用來震懾民智未開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