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揭秘三國
金庸武俠传
野史分享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全部
    
馬岱斬殺魏延后為何徹底消失?蜀漢滅亡時都不現身,原因不難想象
2023/05/22

引言

諸葛亮是民間智慧的象征,他神機妙算,善用錦囊妙計。《三國演義》第104回里寫道, 諸葛亮彌留之際,給長史楊儀留下錦囊一個,并特地囑咐,如果大將魏延謀反,就打開錦囊尋求對策。

諸葛亮去世后,蜀軍北伐撤退,魏延燒毀棧道,還引兵攔住蜀軍退路,謀反之心暴露無遺。楊 儀閱過錦囊計策后,便依計而行,問魏延是否敢連喊三聲「誰敢殺我」。魏延自以為勝券在握,開口便喊。

(魏延影視圖片)

殊難料, 此時站在魏延身后的大將馬岱早有預謀,趁其不防,手起刀落,一下結果了他的性命

小說中這段情節的描寫是極具戲劇化的,不過,據正史記載,魏延是馬岱所殺不假,但真實的情況卻不是這麼簡單。 馬岱斬了魏延之后,在史料上也從此銷聲匿跡。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一、馬岱其人

魏延是蜀漢有名的將領,驍勇善戰,功績卓著,要殺這樣一個人,絕非易事。 馬岱能擔此重任,應該有其過人之處。

(馬岱影視圖片)

馬岱是今陜西省人,生卒年均不詳。當時,西部地區流傳有 「西涼五馬」之稱,五馬出自同一家族,即 馬騰、馬超、馬岱還有馬休和馬鐵

馬超、馬休、馬鐵是三弟兄,他們的父親是馬騰,而馬岱和馬騰是叔侄關系,所以馬超是馬岱的堂兄。 「西涼五馬」個個武藝高強,尤善騎術、槍術。

馬騰是西涼太守,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馬騰對曹操來說是很大的威脅,于是 曹操用計招馬騰去都城許昌,實則是想加害于他。

馬騰為表對朝廷的忠心,只能應詔前往許昌,此舉無異于羊落虎口。 后馬騰死于曹操之手,被誅滅三族,同時蒙難的,還有馬休和馬鐵。

(馬騰影視圖片)

公元211年,馬超、馬岱起兵反曹,與曹操在潼關決戰。兵敗后,兩人來到漢中投靠張魯。 公元214年,馬超、馬岱又轉投劉備麾下。

在蜀軍中,馬超是大名鼎鼎的五虎將之一,與關羽、張飛等齊名,馬岱的能力、名氣和地位是遠遠不及兄長的。 馬超去世前,曾拜托劉備關照馬岱,因為馬家僅存這條血脈。劉備欣然應允,封馬岱為平北將軍并加封陳倉侯。

(馬超影視圖片)

不過馬岱雖比不上馬超,但他赤膽忠心,也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

在隨馬超進入漢中的一戰中,馬岱曾與魏延對決。幾個回合之后, 馬岱就裝作失敗逃跑,魏延中計,奮力追趕,馬岱趁其不備,反手一箭射中魏延的左臂。可見,馬岱作戰頗有心機,且武藝超群。

諸葛亮南征七擒孟獲,馬岱是執行者之一,共生擒孟獲兩次,讓孟獲心服口服,這對蜀漢平定南方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潼關之戰打敗鐘繇、夾山峪殺忙牙長、武功山斬魏將陳造等等,這些都充分展示出馬岱強大的戰斗力。

馬岱雖作戰勇敢,但他一直默默無聞地擔任著跑龍套的角色。直到公元235年,才獨當一面,擔任主帥,率軍討伐魏國,敗于魏將牛金之手。

(馬岱)

之后,史料再無馬岱的任何記載, 一直到公元263年蜀漢滅亡,馬岱都沒有出現。其實觀察真實的蜀漢后期的狀況,可以窺見其中原因。

二、諸葛離世 魏延被殺

公元234年春,諸葛亮率大軍,第五次伐魏,與司馬懿對峙于郿縣的五丈原。諸葛亮事必躬親,以致積勞成疾,到了8月,病情益發嚴重。

于是,諸葛亮留下遺言,由長史蔣琬接替自己的位置,司馬費祎繼任。并交代,等自己過世后,蜀軍馬上退兵, 楊儀,大將姜維先退軍,魏延斷后。

(諸葛亮臨終影視圖片)

諸葛亮如此安排,自然有深意。 魏延向來桀驁不馴,若自己不在了,恐怕難以有人能牽制住他,如他不服從命令,走在前頭的人可不予理會先行撤退。

諸葛亮并沒有留下除掉魏延的命令,更沒有指定要馬岱去殺魏延,這一切都是由楊儀自導自演。

楊儀,曾效力于關羽,后幸得劉備賞識,擔任過尚書、太守。從公元225年起,楊儀追隨諸葛亮,任丞相長史。楊儀在軍事事務管理上很有才能,是文臣中的骨干。而 武將魏延驕橫自負,兩人素來積怨極深。

(楊儀影視圖片)

公元234年8月,諸葛亮逝世。之后, 正如諸葛亮所料,魏延不甘心停止北伐,更不樂意聽楊儀的號令,來斷后。

在得知楊儀等人,已先行撤離后, 惱羞成怒的魏延燒毀了撤走的棧道,這正好被楊儀抓住把柄,向劉禪告其謀反。

而魏延也不示弱,上表控告楊儀謀反。面對楊儀和魏延的互相指控,劉禪無法辯別誰是誰非,于是就問侍中董允和蔣琬的看法,這兩人都一致支持楊儀, 認為謀反的是魏延。

窮途末路的魏延攔截了楊儀的大軍,試圖阻止大軍撤回漢中,雙方劍拔弩張。 老謀深算的楊儀授意大將王平當眾義憤填膺地指責魏延,說丞相剛過世,魏延就如此作亂。

(楊儀)

于是人人都認為魏延無理, 就連魏延手下的士兵們都覺得是魏延行為過分,所以就不愿再跟隨著魏延,都四下分散了。

魏延徹底被架空,身邊只留下幾個親信,這給了楊儀可乘之機。 倉皇逃跑的魏延被楊儀大軍迅速包圍,此時的楊儀惡向膽邊生,下令馬岱斬了魏延。盡管魏延英武蓋世,可終究寡不敵眾,何況面對的是殺傷力極強的馬岱。

很快,魏延被馬岱砍下馬,馬岱又一刀割下了魏延的首級。之后, 楊儀踩著魏延的頭顱破口大罵:「庸奴,復能作惡不?」接著,楊儀滅了魏延三族。

所以, 解決掉魏延,是楊儀一手策劃的,馬岱在其中只是充當了一個劊子手的角色。照理說,以魏延的身份,楊儀是沒有權利直接殺魏延的,但因為之前魏延被冠以謀反的罪名,所以, 楊儀直接來了個先斬后奏。劉禪雖沒有追究楊儀越權的責任,但之后也并沒有重用他。

(姜維影視圖片)

三、兩虎之爭 蜀漢滅亡

楊儀與魏延,一文一武,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魏延之所以有如此悲慘的結局,是拜楊儀所賜,但與他個人的性格作風也不無關系。

魏延戰功顯赫、頗有謀略,曾向諸葛亮獻上有名的子午谷奇謀。 但他恃才傲物、性格驕橫、目中無人,朝中一般大臣對他是避而遠之,惹不起躲得起。唯有楊儀不能容忍,常與他分庭抗禮,兩人勢同水火。 有幾次魏延甚至拿刀威嚇楊儀,楊儀又驚又懼,內心對魏延切齒痛恨。

(魏延影視圖片)

諸葛亮為兩人之事大傷腦筋,兩人均是左膀右臂,哪一方都不便偏袒,也都不忍舍棄。每當發生激烈爭執時,費祎便從中調和,但兩人的關系一直得不到緩解。

兩人反目的情況連孫吳都知道了, 孫權認為,這二人均為蜀漢肱骨之臣,這樣長期不和下去,假若有朝一日諸葛亮不在了,必會引發大亂。

事實也果真如孫權所料, 諸葛亮逝世后,兩人的矛盾空前升級,竟到了你死我活,欲除對方而后快的地步。在這場較量中,魏延的驕矜自負、不得人心,讓他孤立無援,而魯莽任性、不計后果更使他走向絕路,最終慘死楊儀之手。

(子午谷奇謀圖片)

蜀國地處邊遠,地少人稀,人才資源本就十分匱乏。五虎將相繼離世,隨之又折損了魏延這名大將,這對蜀漢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魏延死后,能擔當大任縱橫沙場的將軍,唯有姜維。

一時間,竟出現了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局面。彼時,廖化已年過七旬,卻仍需帶頭沖鋒陷陣,蜀漢后期人才之稀缺可見一斑。

人才的缺乏,是蜀漢滅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姜維 )

諸葛亮去世后,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遺愿,從公元238年起到公元262年,二十多年間,一共發動了11次北伐,以攻為守,艱難地維持著蜀漢的政權。但連年的征戰也大大損耗了蜀漢的國力。

而蜀漢朝內,宦官黃皓仗著劉禪的寵信,干涉朝政,導致朝廷內部矛盾沖突日益嚴重,人心不齊,蜀漢危在旦夕。

公元263年8月,魏國司馬昭派遣大軍,兵分三路,直指蜀漢。同年11月, 劉禪打開城門,投降曹魏,蜀漢宣告滅亡。

(劉禪投降)

結語

魏延的死,馬岱是楊儀的幫兇。

反觀馬岱的一生,他一直是處于附庸的地位。早年跟從兄長馬超,活在馬超的光環之下,馬超死后,他又仰仗諸葛亮, 諸葛亮過世后,他又依附于楊儀,不惜成為其爪牙。

(馬岱影視圖片)

馬岱從始至終都是一枚棋子,而不是布棋局的人。盡管他勇猛善戰、武功高強,卻只能為他人利用。這樣的人,一旦找不到可以攀附的對象,或者失去利用的價值,結果就只有出局。

而他的主子楊儀,在蔣琬接替了諸葛亮之位后,勞騷滿腹。并宣稱自己當初在諸葛亮去世時,如果降了曹魏,也不至于有今天的處境。

這番言論傳到劉禪的耳中之后,楊儀被貶為庶民,并被流放。之后,楊儀仍不思悔改,變本加厲,竟直接上書詆毀朝廷,這樣自然難逃牢獄之災, 最后,楊儀在獄中自盡而亡。

(楊儀)

楊儀倒了,馬岱沒了靠山,從此碌碌無為,再也登不上政治舞台,所以在史書上就表現為徹底消失,此后再不現身。叢消逝的那一刻起,他已成為蕓蕓眾生,就如同滄海一粟,被淹沒在歷史的浪潮之中。

乾隆皇帝65歲老來得女,只賞「兩根黃瓜」,妃子竟感動的熱淚盈眶
2023/05/30
朱元璋大封功臣,功臣:我有一個毛病不能當大官!朱皇帝聽後大笑
2023/05/30
2000多年前,漢武帝巡遊江西射殺的那條蛟,搞清楚是什麼了嗎?
2023/05/30
朱元璋上山進香,道長請女道姑來侍奉!第二日大怒:統統淩遲處死
2023/05/30
慕容復想要光復大燕,其實最得力的助手就在身邊,只是他沒有發現
2023/05/29
天龍八部中愛慕喬峰的一個女子,最后卻成了段譽的妃子
2023/05/29
鳩摩智會那麼多絕頂神功,為何還是打不過喬峰
2023/05/29
虛竹雖然做了西夏的駙馬,卻失去了四個忠心為他的女人
2023/05/29
百損道人是誰殺的?張三豐敢怒不敢言,唯楊過的舊友敢出手降魔
2023/05/29
難怪無崖子不斷打聽枯榮大師,你看枯榮真身是誰?無崖子說漏了嘴
20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