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如水,屠夫鄭小山正沿著河邊的道路行走著,表弟今日結婚,他也跟著忙碌一天。晚上又喝了不少酒。此刻腦袋昏昏沉沉的,只想趕緊回到家好好睡上一覺。
在月光照耀下河面波光粼粼,鄭小山找了一處低矮的岸邊準備洗一把臉,清醒一些再趕路。
當他來一棵柳樹下的時候,隱隱約約看到河中不遠處竟有一個女子在洗澡。鄭小山是個老實人,當下連忙移開目光,非禮勿視呀。
他在岸邊緊守禮儀不敢張望,誰知河中的女子卻咯咯地笑起來,轉過頭來對著他喊道:「這河邊寬得很,公子若想洗澡盡管下來便是。如今天黑又沒有人路過,可不要因為他人而虧待了自己。」
鄭小山想到這女子膽子真大,竟然沒有防人之心,便背著身子好心地提醒道:「今日附近有人家辦酒席,行走的人也比較多。姑娘還是快點上岸,免得讓人撞見壞了名聲。」
說完后他臉也顧不得洗,酒竟然也被嚇醒了幾分,當即走上大路快步離去了,女子看著他的背影若有所思,口中喃喃自語:
「我往日在這里游水,那等好色男子見到立時出言調戲。還自顧地下水游了過來,也不想想大半夜會不會淹死在河中?爹娘一直希望我能成婚,後來出了變故才無法達成心愿。這幾年見到三心二意的男子多了也歇了那段心思,如今這人倒讓我生岀拜堂的念頭來。」
河中女子存了這等心思自會細細謀劃起來。因此在後來的一段日子中,下鄉收豬夜歸的鄭小山時常在河邊遇到她。
一來二去接觸多了就知道這女子名叫劉若蘭。她原本是富貴人家的女兒,因為爹媽被奸人害死,才不得不搬到鄉下的一個小莊子居住。那里取水不方便,便趁著夜深人靜來到河中洗澡。
鄭小山聽后對她的身世大感同情,有心幫上一把,沉思了一會就詢問劉若蘭有什麼手藝活。等聽到她會做豆腐的時候便笑著道:
「我家在鎮上有個小門面,平時都是我娘親在打理。不如你做上一些豆腐放在肉鋪旁邊賣,這樣也能免了一些租金。豆腐配上豬肉怎麼做都行,價錢又不貴,還是有許多人家愿意買的。」
劉若蘭聽后很歡喜,連連向鄭小山道謝。第2日一早,果然挑了一擔豆腐來到鄭家的肉鋪。因為事先已經打過招呼,鄭小山的母親馬氏熱心的幫著她介紹生意。
馬氏越看劉若蘭越喜歡,這姑娘長得嬌美又能干,若能嫁給小山就好了。兒子25歲還沒娶到媳婦,當娘的心中著急呀。
鄭小山開始只是幫人并沒有那等兒女心思,直到接觸一個月后,雙方才彼此生出了情愫來。
這一日趁著兩人相會的時候,鄭小山大著膽子向劉若蘭求婚。劉若蘭聽后很開心,可沒過一會臉上又露出悲傷的表情,為難地說道:
「能嫁給鄭大哥是我的福分,可我目前卻還配不上你,更害怕你知道了真相被嚇著,那樣就是我的罪過了。」
說著說著劉若蘭就哽咽起來,捂著臉說讓鄭小山去找別的姑娘吧,他們這輩子恐怕是有緣無份了。拒絕了婚事后,劉若蘭再也沒有到鄭家的肉鋪旁擺攤,那意思就是要讓鄭小山死了心。
鄭小山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感情的事情哪里說放就放的。劉若蘭不來,他就找上門去幫著挑水,做家務活,一心等著姑娘回心轉意。
時間就這樣漸漸過了三個月,這一天傍晚鄭小山干完活準備回家,劉若蘭卻讓他今晚留下來,到時候還有事情請他幫忙。
兩人吃過晚飯后就拿起鋤頭和鐵鍬,在月亮的照耀下朝一處山腳走去。劉若蘭帶著他七拐八彎的來到了一處隱秘的山坳,那里面有三個挨得很近的墳墓。
劉若蘭看著墳墓傷感了起來,不知道想到什麼,呆呆的站在墳前不說話,過了好一會兒才指著左邊的墳墓說:「這墳中埋有我的一樣東西,如今需把它挖出來,還請鄭大哥能助我一臂之力。」
說完后,就率先拿著鋤頭朝著墳墓挖下去,鄭小山也跟著用鐵鍬鏟起土來。兩人接連挖了半個時辰,終于看到了里面黑漆漆的棺木。
劉若蘭又拿起斧頭要劈棺材,鄭小山不安地說:「這樣不好吧,會不會打攪了亡者的安眠?」
劉若蘭神秘一笑,鄭大哥待會就知道怎麼回事,你只管劈,這棺材以后也用不著,棺材里都是我的東西我能做主的。
鄭小三聽后以為這是一個衣冠冢,放下心理負擔舉起斧頭就狠狠劈了下去,接連十幾下之后棺材蓋被推開。
在柔和的月光下,一個衣著華麗,面容栩栩如生的女尸正躺在棺材中,仿佛正在熟睡。鄭小山看到女尸的面容后嚇了一大跳,她竟然和劉若蘭長得一模一樣,連嘴角的那顆紅痣也處在相同的位置。
雙胞胎也沒有這樣像的,若不是劉若蘭正站在他的身邊,突然看到還會認錯人呢!
隨著她的話音落下,整個人就飛快的跳入棺材中躺了下去。接著奇異的一幕出現了,只見劉若蘭的身體變得透明了起來,漸漸的化成了一股白霧,不斷融入到女尸的身體中。
等白霧完全消失后,棺材中的女尸就猛然睜開眼睛直挺挺地坐了起來,一把將站在棺材邊的鄭小山拉進去。
女尸嘴中念念有詞,原本被挖開的墳墓和棺材,在法術的作用下又漸漸恢復原樣,長滿野草的墳旁只留下幾樣工具躺在地下。
活人被關在墳墓中還能活命嗎?被拉入棺材的鄭小山,很快就發現自己來到了一處寬廣的地下溶洞。溶洞里點著明亮的燈火,還擺放著許多石頭打造的傢俱,傢俱擦得很干凈,說明此處是有主人的。
驚魂未定的鄭小山,看著拉住他右手的女尸問道:「姑娘到底是誰?把我帶到地下來有何用意?若蘭被你送到哪里去了?」
看到他有些蒼白的臉色,女尸連忙安慰道:「鄭大哥不要害怕,你先坐下,我馬上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說與你聽。」
聽到是劉若蘭的聲音,他心中的惶恐頓時去了一大半。隨著女子娓娓的訴說,一段隱秘的往事也得以揭開神秘的面紗。
劉若蘭原是城中劉員外的女兒,爹媽只得她一個孩子,從小就如珠似寶的寵著長大。劉家萬貫家財自然是不缺女婿人先的,可劉員外卻想讓女兒留在家中,給她招一個上門女婿。
有本事的男子自然不愿意,而那等沒本事的劉家又不大看得上。就這樣高不成低不就的,劉若蘭也來到了18歲的年紀。
有一天父親興沖沖的回家,說李縣尉的小兒子李明生愿意來入贅,以后女兒有當官的夫家照看,當爹娘的也能放寬心了。
劉若蘭是個聰慧的女子,聽后便心存疑慮。當官人家最是講究門臉面,李縣尉做出這樣的決定,難道就不怕別人笑他貪財養不起兒子嗎?
女兒的話很有道理,劉員外當即就吩咐心腹之人去打探李家的情況,這一打聽就發現不對勁之處。李明生根本就不是李家親生子,而是不久前才收的一個義子。
劉家人聽后都氣壞了,李家故意隱瞞真相這是明擺著瞧不起人啊!他們可不敢和這樣的人家結親。可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劉員外歇了招親的心思,李縣尉卻不肯罷休,在他看來劉家就是一塊油汪汪的肥肉。
家財萬貫,又沒有兒子頂門立戶,若是李明生進了劉家的門,哄住他家姑娘,偌大的一份家財他就能謀奪過來。
李明生不過是一個混混出身,自己肯認他為義子,給他上了台面的身份。他自該感恩戴德才對,如果不聽話,那麼就讓他消失好了。
因此當聽到劉員外不再提婚事的時候,李縣尉一直讓李明生纏著劉若蘭敗壞的她名聲,讓家劉不好再議親。
劉員外夫妻為此又氣又急,商量一番后,就決定把女兒送到山上女觀躲避一段時間。道觀是劉家幫忙修建,因此山上的道姑對劉若蘭都很照顧。
劉員外以為這樣李明生就沒辦法再糾纏,可他卻低估了李家的無恥程度。就在劉若蘭住進道觀的第2天,李明生就穿著新郎的服飾,騎著高頭大馬帶著迎親隊伍,吹吹打打的來到劉家門前。
還站在門口對著來看熱鬧的街坊鄰居說:「小生我這是遵守和岳父的約定,到劉家入贅來了,待會各位街坊鄰居都來喝一杯喜酒啊。」
外面的人不知情,還一起跟著他起哄恭,直嚷嚷著讓劉家趕快發喜糖,讓他們也跟著沾一沾喜氣。
聞訊趕來的劉員外夫妻氣得雙手發抖,指著李明生說不出話來。圍觀人群中有聰明的很快就發現氣氛不對勁,有心詢問又害怕李家的權勢,不敢多管這一樁閑事。
李家是地方豪強勢力,姻親故舊盤根錯節,外放下來的縣令根本沒有多少話語權,李縣尉一家就是本地最大的地頭蛇。
李明生原本是混混出身最會見機行事,當下不等劉員外出聲就連忙上來扶著他。又打了個眼色,讓送親的隊伍簇擁著他們進了劉府,隨后咣當一聲把大門給關了。
劉員外反應過來后讓他趕快出去,兩家根本沒有訂下婚書,他如此做就是在逼婚,難道就不怕自己去縣衙告他?
李明生蠻不在乎地說:
「岳父大人如何說這等話,婚書分明是咱們兩家簽下的,不信你看一看。隨后他揮了一揮手,李家家丁就送上一封婚書。打開一看里面的字跡和劉員外相差無己。
劉員外頓時心中一涼,知道自己中計了,這些字跡是他人模仿寫下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謀算劉家家產。想到這兒他后悔不已,都是因為自己一時心軟害了女兒。李家人多勢眾,打也打不過,一時之間也逃不掉,無奈之下只得讓李明生住在家中。
李明生第2日就帶著人來到道觀外,直嚷嚷著要接媳婦回家。還說爹娘都認下他這個女婿,娘子趕快和我回家生兒育女去吧。
道姑們看到一眾男子來后有些驚慌,劉若蘭為了不連累她們,也只得忍著怒氣回了家。
等到晚上,李明生嬉皮笑臉的想要圓房時,劉若蘭當即拿出一把剪刀,對他說道:「你若敢碰我一下,我今晚就自盡而亡讓你的如意算盤落空,到時候完不成任務,想必李縣尉也不會放過你吧。」
李明生聽后心有顧忌,他本就是奉了命來偷房屋地契的,李縣尉早就對劉家街旁的那幾間酒樓鋪子眼饞不已。只要東西到手就有辦法改成自己的,到時候官印一蓋,沒有人幫忙的劉員外也是無能為力。
這件事情辦成之后,李縣尉說會送他1000兩銀子,并讓他離開此地娶妻生子去。
對于劉若蘭原本只想占一占便宜,如今看姑娘如此剛烈也不敢用強,只連連說道,既然不愿意我也不勉強,快點把剪刀放下,若傷著了岳父岳母會傷心的。
劉若蘭看他的神色不像作偽,便正色地勸道:
「你們的打算我也大致猜得到。可你本就不是李家的兒子,即便你幫著謀奪了我家的財產,恐怕到時候也保不住命。無論李縣尉背后如何的霸道貪財,表面上還是要維護著一個好名聲,你何曾見他放縱自家兒子欺壓良民。像他這等悶聲發大財的官員,如何會輕易把把柄留在他人手中?依我看來,事情辦成之日也就是你的死期。」
李明生聽后悚然而驚,先前他被錢財迷住了眼,一時之間竟把事情的兇險給拋到腦后。
虧得他還沾沾自喜,自以為聰明,如今看來自己也只是李家的一顆棋子罷了。可無奈如今已經騎虎難下,想要抽手談何容易呀?
劉若蘭看他已經心動,立即再接再勵的勸道:「我有一計策,既能幫我劉家,又能幫你脫險。你若肯去辦,事成之后我送你2000兩白銀如何?」
說完之后,劉若蘭就讓丫鬟端了500兩銀子出來與他。只說這些是定金,其他的等脫險之后再付。李明生何曾見過這麼多銀子!兩眼都瞪得通圓,劉家可比李家大方多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李明生當即拍著胸口道:「劉小姐有話盡管吩咐,我手下還有幾個兄弟,既收了錢一定會幫你把事情辦得妥妥當當的。」
劉若蘭如此也是看重他的人脈,和城中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交往,能避開李縣尉的耳目派人出城去。劉若蘭又拿出一封用白醋寫好的信,讓李明生派人送到一百里外的軍營,送給鎮西將軍親閱。
這是一封求救信,只要收信人用火烤一烤字跡就會顯露出來。信紙有簡簡單單的幾行字:李縣尉謀奪我劉家家財,我家愿獻上30萬兩銀子與將軍做軍費,還望將軍能派人解救。
信的落款處寫著劉員外的名字,這是劉若蘭和爹娘商量過做下的決定。準備用大部分的家產換得全家人的平安,相信這一筆錢一定會讓鎮西將軍心動的。
他們的猜測果然沒有錯,李明生找了個借口送手下出城,讓他騎著馬連夜趕路,第2日下午就來到軍營把信交到鎮西將軍手中。
將軍正為軍費發愁呢,當日正帶著手下到附近山林狩獵改善生活,碰巧就抓到在附近轉悠的送信人。
等得把那封信用火一烤,看清上面的字跡后當下樂得哈哈大笑起來,這可真是想著瞌睡就送來枕頭啊,劉家辦事太合他的心意。
這李家謀奪別人的家產和那些盜賊土匪無二,身為鎮守一方的將軍,自然不能袖手旁觀。底下的將士們聽后應聲叫好,都說愿意去剿匪為民除害。
就這樣,鎮西將軍讓偏將帶著1000人馬,連夜往劉員外一家所在的縣城而來,準備完成劉家所托好賺取軍費。偏將原本以為此行必然萬無一失,誰知道來到劉家一看,卻發現那里只剩下一片被燒毀的大宅。
據說這火是昨天夜里燒起來的,等他們發現不對勁已經來不及了。劉家的仆從倒是逃出大半,劉員外一家三口卻沒見到蹤跡,不知道逃了出去,還是被火燒成灰,以眾人看來恐怕是兇多吉少啊!
偏將一聽就知道是怎麼回事,必定是劉家送信的事情泄露出去。李縣尉害怕被將軍抓到把柄,干脆先下手為強把劉家人都害死,到時候沒有人證也不能拿他如何。
劉員外一家三口毫無蹤跡。30萬兩軍費自然也沒了著落,鎮西將軍聽后暴跳如雷,很快便寫了一封奏折讓人送去京城,把李縣尉危害鄉里的事情訴說了一遍。
皇帝看到這封信時也惱怒不已,國庫如今空虛,他正為軍費的事情頭疼不已,劉家愿意出錢本是一件歡喜的事情,可誰知卻被人因為一己之私折騰沒了。
這等貪官污吏實在可恨,皇帝當即把奏折批復,讓鎮西將軍聯合本地縣令把李縣尉的家給抄了,列明罪狀后壓入大牢,所得的家產全部充作軍費使用。
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謀財害命的李縣尉最終被判了斬刑,一眾家人也被流放邊疆做苦力,劉家的大仇終于得報。
這件事情發生在三年前,在附近引起很大的轟動,鄭小山也是聽過的,原本以為劉家人都遇害,沒想到劉若蘭就是劉家的小姐。
想到這他連忙問道:「你既然逃了出來,那劉員外和夫人呢?是否也安然無恙?」
劉若蘭聽后面帶悲傷,告訴他說,其實一家三口當晚全部被煙熏而亡,尸體則因為躲入密道中得以保存。
她因為執念過深不肯投胎,鬼魂便在深山中飄蕩著。一次機緣巧合之下發現了這處地下溶洞,溶洞中有一個老道士的枯骨。
枯骨的旁邊還擺著一本秘籍,劉若蘭翻開一看,發現竟是一部鬼修的功法。按照里面的記載,老道士原本想以此延續自己的生命,誰知道最后卻失敗了,這部功法需要女子的鬼魂修煉才有效。
劉若蘭根據道士所述,又在旁邊找到一顆定顏丹,隨后她就托夢給家中的老管家。讓他帶人進入密室,把他們一家三口埋葬在這處山坳里。
父母的魂魄已經轉生投胎,劉若蘭就把定顏丹放在自己的尸身中,這樣就能保持肉身不爛,之后再修煉3年鬼功,魂魄就能歸位得以重生。
鬼魂乃陰寒之物,鄭小山路過的那處水下有一處地方極陰極寒很適合修煉。劉若蘭于是便常常在那里出入,有時候也會浮上水面來游玩,遠遠望去就像女人在河中洗澡一樣。
爹娘生前都希望她找一個好夫婿,那晚她見到鄭小山后就動了心思,又找機會和他接觸一段時間,發現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托付的男子。
今晚是她重生的日子,劉若蘭想讓鄭小山親眼見證一番,若是他因此害怕而心懷芥蒂自己也不勉強,只當兩人有緣無份罷了。
鄭小山笑道:「你一女子都有如此膽量,我這殺豬的屠夫難道還害怕不成?你這個娘子我是娶定了。」劉若然聽后撲到了他的懷中,眼中流下了幸福的淚水,兩人緊緊的擁抱在一起。
他們從溶洞出來后先跪拜了劉若蘭的爹娘,才相扶著一起回到家中。鄭小山的爹媽看他晚上沒回家原本還擔心著呢,等聽到兒子說要娶親后心中都樂開了花。
家人隨即忙忙碌碌的準備起婚禮來,半個月后的一個吉日。一對有情的男女成婚了,在和丈夫商量過后,劉若蘭仍舊遵守約定,從一處秘密的藏寶地中,取出30萬兩銀子送與鎮西軍作為軍費。
鎮西將軍看劉家小姐如此仁義,又上了一份奏折給朝廷,請求皇帝賜下「忠善之家」的匾額與她,如此一來,也可保她一輩子安穩無憂。
這塊皇帝手書的匾額,一直掛在鄭家的大門上供人瞻仰。鄭小山和劉若蘭後來生了三子三女,家中越過越熱鬧,生活很是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