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龍城胡憾,驅兵萬里狂濤。
他幫助漢朝對抗匈奴反敗為勝,他創造七戰七勝傳奇;他收復河朔、河套,擊破單于;他以戰養戰,用兵講究,愛護將士,公私分明;他就是一代名將衛青的真實寫照。
衛青的存在,為漢武帝穩固邊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此,他的去世,漢武帝悲痛欲絕,不僅為衛青賦謚號,更為他親選墓地,在當時也算是至高的待遇。
但就在衛青安葬后,漢武帝卻做出了一個令世人震驚的舉動,那就是滅了衛家滿門,究竟是什麼原因,會讓漢武帝做的如此決絕?
要說清楚衛青及衛家與漢武帝的關系,還要從衛青的童年說起,回看他成長的歷程,可謂是跌宕起伏。
衛青是他的母親衛媼和縣吏鄭季私通生下的孩子,這也就注定了他悲慘的開始。
衛青的母親并不受到縣吏的重視,因此他出生后自然也受不到父親的重視,就連縣吏一家也都看不起他們母子。
因此,衛青的童年受盡委屈,他不僅受盡父兄的辱罵,還要像個奴隸一樣去服侍他們。嘗盡了冷眼的衛青,最終回到了母親的身邊。
因為擅長騎射,衛青在母親的幫助下成為了平陽公主的奴騎。
回到母親身邊的衛青,人生似乎也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 而這個變化也要從衛子夫的姐姐說起。
建元二年,衛青的三姐衛子夫被漢武帝看上,成為漢武帝的妃子,因為這層關系,衛青也謀得了一份差事。
一年后,衛子夫有了身孕,但這引起了陳皇后極度的嫉妒,衛青也差點因為后宮爭斗而死。
幸好漢武帝知曉了此事,大怒下不僅懲罰了陳皇后,還大大賞賜了衛青千金,并且還任命衛青為建章監、侍中,衛子夫也升為夫人。
或許連衛青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人生如此曲折,不過好在事情朝著好的方向在發展,而且更好的事情還在后面。
當然,漢武帝能夠提拔衛青,也不全是他姐姐的原因,事實證明,漢武帝慧眼識珠,衛青的鋒芒也不斷展露,并創下輝煌的戰功。
元光六年,匈奴南下直攻上谷,面對來勢洶洶的匈奴, 漢武帝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率領一萬精兵迎戰。
這一戰是漢武帝對衛青的考驗,也是衛青站穩腳跟的機會,衛青他也真的抓住了機會。
此次首征,衛青沉著應對,帶領精兵攻入匈奴祭天圣地龍城,俘獲700多人,大大削減了匈奴的氣焰。
而這一戰,漢武帝派出的四路軍隊只有衛青一隊凱旋,而這一戰也是漢朝以來第一次戰勝匈奴, 或許漢武帝也驚嘆衛青的才能,衛青一回來便榮升關內侯,自此,衛青名聲遠揚。
元朔元年,衛青奉命出征出雁門,他帶領三萬精兵,長驅直下,斬首匈奴數千人。
次年,匈奴再次襲來,衛青和李息帶兵出征,活捉匈奴上千人,并控制了河套地區,衛青也因此仗獲封長平侯。
此后,漢武帝在河套地區修筑城郡,百姓遷徙定居。這不僅把控了軍事要地河套地區,也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
元朔四年,衛青、霍去病等人遠征漠北,衛青以少勝多擊潰匈奴在漠南的主力, 自此匈奴再無力南下,漢武帝為表彰衛青、霍去病等人的功勞,特加封為大司馬。
元朔五年,漢武帝再次派出衛青,這一次衛青仍然率領三萬精兵,大破匈奴,漢武帝大喜,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還封衛青的兒子為列侯。
多年來,衛青一直征戰沙場,在對抗匈奴中立下汗馬功勞,一時間, 衛青的名字在長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他被封為司馬大將軍時,其風光一度超過了當時的宰相。
當時,衛青身居高位,但絲毫沒有作惡,反而是敬重賢才,謙虛待人。而且,衛青雖然戰功顯赫,他也從來不養士人門客,不受有心人讒言。也正是因此,當時的衛青,無人構陷他。
但物極必反,太多的榮耀必定會引起事端,衛家命運的改寫也正是因為這些無上的榮耀。
衛青很優秀,但是衛青的頭上還有皇上。也正是衛青太過完美,人人都記住了衛青,而逐漸奚落當朝的皇帝,這對于皇家來說是大忌。
功高蓋主自古以來都沒有好下場,衛家也逃不過這個規律。皇 上開始擔憂,往日隱藏的小人開始頻繁現身,皇帝的耳旁風吹得越來越大。
但漢武帝知道,衛青確實為他為整個國家付出了太多太多,因此,漢武帝遲遲沒有動手,也沒有對衛家人動手。
直到衛青死時,漢武帝也沒有動他,反而為他追封了謚號,并親自為他選墓地,也算是對得起他一生的戰績。
然而,帝王之家最無情,衛青的去世也就意味著得力大將的失去,既然沒有什麼作用,自然也不能被他牽絆。
衛青為衛家帶來了榮耀,更帶來了權利,而這樣的權利漢武帝不允許衛家有。
隨著朝堂局勢的變動,漢武帝對衛家的疑心重重。而巫蠱事件的發生,漢武帝更加認為衛家勢力已經嚴重影響自己的安全。
為了穩固自己的江山,更為了殺雞儆猴,漢武帝終于動起了殺心。
于是巫蠱事件的主角——衛家的外戚公孫敬及其父親公孫賀被抓入獄,并死在獄中。
諸邑公主、陽石公主被處死,衛青的長子被殺,次子幼子王侯之位也被奪。 隨后,衛子夫也在奸臣的誣陷中不得已自盡。
自此,衛家基本被滅門,衛家曾經的榮耀也瞬間土崩瓦解,漢武帝的心頭大患終于解決。
君是君,臣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衛青的榮耀不僅來自他的才干,更來自當場的皇帝。
而這樣的榮耀最終必定會帶來憂患,可以說衛家慘劇是偶然也是必然,也更是歷史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