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有一個叫黃巢的私鹽販子,曾試圖通過科舉改變自己的命運。可上天對他開了一個有一個玩笑,每次科舉考試他都名落孫山。
面對現實無情的打擊,黃巢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快被社會遺忘的人了,他覺得自己的一輩子都將這樣渾渾噩噩下去,毫無建樹。就在他萬念俱灰的時候,命運女神卻選擇在這個時候眷顧了他。
從此,這個屢次名落孫山的讀書人將走上一條與之前截然不同的道路,這是一條波瀾壯闊、充滿著腥風血雨的道路。任誰也不會想到,這個曾經屢次名落孫山的讀書人後來將成為大唐王朝的掘墓人,親手將強大的唐王朝推進了深淵。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就在天平節度使高駢剛剛平定南詔入侵的同時,在唐王朝內部,由王仙芝領導的農民起義揭開了反抗唐王朝腐敗統治的序幕。
緊跟在王仙芝身后的,就是後來令唐王朝聞風喪膽的黃巢。
乾符二年六月,黃巢在冤句招集了數千人,與王仙芝聯合,準備推翻唐王朝的統治。他們合并一處,劫掠州縣,讓本來已經四分五裂的唐王朝變得更加搖搖欲墜。
黃巢和王仙芝的軍隊每到一處,那些繳不起重稅和失去土地的貧困百姓為了活命,便爭先恐后地投奔到他們的麾下,義無反顧地加入到搶錢、搶糧、搶地盤的行列中。在老百姓的不斷加入下,起義隊伍越發壯大,對唐朝的威脅也與日俱增。
乾符三年秋,由黃巢和王仙芝領導的聲勢浩大的起義隊伍開始向中原發起進攻,先后攻陷了陽翟、頰城、汝州等地,直接威脅唐朝東都洛陽。看著一路摧古拉朽的起義軍,洛陽城內的文武百官以及老百姓大為驚恐,于是拖家帶口,紛紛出城逃難。
十一月,義軍南下攻克郢州、復州。十二月,又攻下今河南、安徽大部分城池,所到之處,攝于起義軍的威勢,駐守的官軍皆望風而逃。至此,由黃巢和王仙芝領導的起義軍已經基本上占據了唐王朝的半壁江山。
眼看義軍的聲勢越來越大,年僅十三歲的小皇帝唐僖宗李儇坐不住了,他于是接受了宰相王鐸的建議,對王仙芝進行招安,準備給王仙芝一個左神策軍監察御史的官職。
王仙芝得到朝廷招安的消息后,激動地一夜沒合眼,對于他這個沒有多大抱負的人來說,他覺得朝廷能夠對他招安,這一輩子都值了。于是,他撇下自己的同伴黃巢,準備接受唐王朝的招安。
就在王仙芝興高采烈前去投誠之際,他在路上遇到了黃巢,而黃巢的一番話最終讓他打消了接受招安的念頭。黃巢說道:「我們曾經共同宣誓,要除暴安良,如今你一個人去朝廷當官,讓這五千多號弟兄去哪兒?」
被黃巢痛罵一頓之后,王仙芝覺得難以自處,于是便撕毀了朝廷給他的任命狀,在蘄州城內燒殺搶掠一天后,帶著手下揚長而去,與他曾經并肩作戰的兄弟黃巢分道揚鑣。
離開黃巢后,王仙芝所率領的起義軍戰斗力大減,遂被朝廷分化瓦解,他本人與唐朝招討副使曾元裕在黃梅決戰的過程中,遭到慘敗,部下被斬殺五萬多人,他本人也死于戰斗過程中,首級被送往長安。
王仙芝敗亡后,其殘部投奔黃巢,推舉黃巢為主帥,號「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并委任百官。從黃巢的這些名字的氣勢中,我們可以看到黃巢是多麼地有雄心壯志,多麼地有氣魄,他的目標,絕非王仙芝可比。
一切準備好之后,黃巢決定大干一番。大丈夫,死也要死的轟轟烈烈!黃巢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干的。
乾符六年春天,因在中原戰場失利的唐朝揮師南下,劍鋒直指大唐王朝的嶺南財賦重地廣州。
進入嶺南后,黃巢并沒有急著攻打廣州,而是與嶺南東道節度使李迢談起了條件,他希望朝廷能給他一個天平節度使之職。這里是黃巢的老家,顯然,屢次名落孫山的黃巢希望能衣錦還鄉。但朝廷卻拒絕了黃巢的請求。
被朝廷拒絕后,黃巢退而求其次,請求擔任廣州節度使之職,但這一次又被朝廷給拒絕了,當時的朝廷只想給黃巢一個正四品的職務。如果黃巢答應就答應,不答應就算了。
被朝廷兩次拒絕后,而且只答應給一個無關緊要的職位,這下輪到黃巢不干了。于是,他對廣州發起了猛攻。這一年九月,廣州陷落。十月,黃巢率軍沿湘江北上,攻占潭州,直撲襄陽。
廣明元年(公元880年),此時的唐僖宗李儇已經在位七年了。面對風雨飄搖的唐王朝,這位年輕的皇帝并沒有想著挽救瀕臨滅亡的唐王朝,而是將精力全部集中在了玩耍上面。除了不會治國理政外,他卻精通騎馬、射箭、蹴鞠、斗雞等等,尤其對數學、音樂和賭博情有獨鐘。
貪玩的僖宗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一年,他和他的唐王朝差點走向末路。
這年六月,黃巢的軍隊一路北上,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
從六月到十月,黃巢大軍相繼攻占了宣州、泗州、申州、穎州、宋州、徐州、兗州各地,兵鋒所過之處,士民紛紛逃亡。
十一月十七日,黃巢大軍攻克唐朝東都洛陽,唐朝在洛陽留守的文武百官出城拜謁。
十二月初五,黃巢大軍攻克長安門戶潼關,距離長安一步之遙。
此時的僖宗才如夢初醒,他覺得死亡離他是如此之近,當皇帝以來,他從沒有像今天這麼害怕過。恐懼之際,他急忙下詔封黃巢為天平節度使。可這時候的黃巢會同意嗎?曾經求你封我為天平節度使,要是你給了,事情或許尚可有一點轉機,可事情已經到了這份上了,攻克長安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你這時候又想起封我為節度使?晚了已經!
當聽到黃巢攻破潼關的消息,長安的文武百官已經亂作一團,散朝后紛紛開始逃命。此時的僖宗,也已經在宦官田令孜的帶領下,拋下了他的江山,帶著五百名護衛,從金光門倉皇逃出。
天子和文武百官一跑,曾經繁華的長安城陷入了無政府的狀態,立即進入了混亂,沒有了法令的約束,城中的百姓和士兵紛紛沖進皇宮,搶奪皇宮中的財物。可對于還在城外的黃巢來說,這些財物已經是他的了。
這一天,唐朝的金吾衛大將軍張直方帶著幾十名還沒來得及逃走的官員,準備出城迎接黃巢及其部下。
此時的黃巢,忘著眼前這座他曾經心向往之的長安城,感慨萬千,不禁又想起來他曾經寫過的一首詩: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命運就是如此這般捉弄人,曾經的黃巢,只想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而命運卻將他一次又一次捉弄。如今,他卻將大唐的江山踩在了腳下。
當黃巢大軍進入長安之時,受壓迫的百姓紛紛爭先恐后地夾道歡迎。此時,黃巢的副手尚讓也說道:「黃王起兵,本來就是為了百姓,絕不會像李唐皇帝那樣不愛惜你們,你們只管安居樂業,不要害怕!」
聽了黃巢的宣傳口號,百姓紛紛拍手稱快,他們覺得,他們將不再受壓迫了。可是,他們錯了,黃巢的到來,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好日子,而是在幾天后,將整個長安城變成了煉獄般的存在。
黃巢的軍隊在長安城安分了只有幾天,當心中的獸性再也壓抑不住的時候,這些士兵在一夜之間便撕掉了偽裝起來的溫良敦厚、樂善好施的面具,紛紛拿起火把和屠刀,沖上了街頭,沖進了每一戶老百姓的家里,對著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露出了獠牙,舉起了屠刀。
剎那間,繁華的長安城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
在長安的街道上,到處都在搶劫和殺人,到處都在縱火,到處都充斥著令人發指的暴行,女人的哭喊聲,孩子的哭鬧聲以及屠刀揮下去聲音,使長安城的每一處角落都彌漫著恐怖和絕望的氣息。看著這一切,長安城的居民眼里充滿了困惑、驚恐和無助。
盡管黃巢不一樣眼前的這一切發生,可他已經阻止不了士兵的暴行了,只能眼睜睜看著。
經過一夜的燒殺搶掠之后,曾經令多少人心向往之的長安城,變成了一片廢墟,「赤地 千里,血流成河」就是對他最好的寫照,黃巢起義軍的野蠻、落后、殘忍、暴虐、血腥充斥著整個長安城,將繁華的長安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
隨后,為了讓長安士民對李唐王朝徹底死心,黃巢又下令誅殺了所有來不及逃走的李唐皇室成員,甚至連嬰兒都沒有放過。殘忍程度,可見一斑!
黃巢起義,是對已經搖搖欲墜的李唐王朝的第一波摧殘。接下來,這個千瘡百孔的帝國將迎來第二波摧殘,也正是在這一波的摧殘下,這個強大的帝國將迎來它的末日,與歷史說再見。
廣明元年十二月十三日,黃巢在大明宮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改元「金統」,設置文武百官,準備好好過一把當皇帝的癮。
可皇帝并不是那麼好當的,黃巢在龍椅上的屁股還沒坐熱,他便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黃巢稱帝的同時,僖宗已經逃到了興元。驚魂之余,他急忙下令諸道收復長安,可這個時候,面對日薄西山的唐王朝,已經很少有人聽僖宗的命令了。于是,僖宗只好派宰相王鐸親自前去收復長安。
王鐸到達前線后,整合諸道官軍,開始收復長安,對長安形成了一個包圍圈,黃巢的勢力逐漸開始萎縮,到最后只剩下了同州和華州。此時,令黃巢沒有想到的是,他手下一名猛將的叛變,將他置于了萬劫不復之地。
此人,就是朱溫,唐王朝最后的終結者。
朱溫的叛變,令僖宗大喜過望,當即任命他為同化節度使,不久后又改任為右金吾大將軍,并賜名「全忠」,讓他率軍征討黃巢。
與此同時,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又以「雁門節度使」為條件,招降了沙陀人李克用。僖宗知道后,封李克用為「東北面行營都統」,命他全力征討黃巢。
在朱溫,李克用的圍攻下,黃巢所在的一隅之地同州、華州相繼失守。此時,困守孤城的黃巢已經陷入了絕境。
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四月初八,李克用率先對黃巢發起了進攻,黃巢力戰不敵,只好從藍田方向突圍而去,李克用光復長安。
這年夏天,一路逃跑的黃巢被唐將李師悅率軍追上,雙方展開了最后的決戰。這一戰中,黃巢殘部被消滅殆盡。六月十七日,黃巢帶著他的家人逃到了狼虎谷。
狼虎谷,一代梟雄黃巢的隕落之地。
在這兒,黃巢和他的兄弟、妻子、兒女等十幾個人悉數被殺。
從公元875年起兵,到公元884年滅亡,黃巢起義,歷時整整九年。這九年,奠定了唐王朝覆滅的結局。
黃巢被平定后,僖宗李儇終于又回到了闊別四年的長安城。可當他再次看見昔日的長安城時,長安城的繁華早已不在,取而代之是一座殘破荒涼的死城。
僖宗看著祖宗打下的基業在他手中變成了這個樣子,不免悲從中來!
他雖然又回來的長安城,可此時的大唐再也不是那個萬國來朝的大唐,此時的唐帝國早已經分崩離析,面目全非,以朱溫、李克用為首的各路軍閥割地稱雄,截留財富。此時的唐王朝,已經變得名存實亡。
僖宗回到長安后,為了養活軍隊,在宦官田令孜的攛掇下,讓田令孜擔任安邑、解縣的鹽榷使。如此舉動,等于是斷了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的財路,于是王重榮不斷上疏抨擊田令孜。
眼看矛盾一觸即發,田令孜立馬向靜難節度使朱玫和鳳翔節度使李昌符求救,而王重榮則向李克用求救。由于這兩個依附于朱溫,自然被李克用視為眼中釘,于是率軍攻打朱玫和李昌符,結果這兩人被打的大敗,李克用率軍直取長安。
田令孜情急之下,只好再次帶著僖宗逃離了長安。
光啟三年,經歷了一番折騰的僖宗再次回到長安,并下詔改元「文德」。經歷了數次打擊之后,僖宗的身體終于吃不消了,于這一年在長安病逝。
僖宗去世后,他的弟弟李曄即位,是為唐昭宗,而他也是唐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李曄上台后,一舉收拾了大宦官田令孜和楊復恭。他有著力挽狂瀾的決心,他希望在他的手中將瀕臨滅亡的唐王朝拉回正規,可此時的唐王朝,已經不是有雄心壯志便能振作起來的,就算是李世民在世,也再難以恢復唐朝昔日的榮耀。
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在唐王朝的這一團亂麻中,原本雄心壯志、溫文爾雅、冷靜自律的李曄開始變得郁郁寡歡、喜怒無常。
這一年十一月初四,宦官劉季述與王仲先趁昭宗酒醉之際,發動政變,將昭宗囚禁,并擁立太子李裕即位,尊李曄為太上皇。
昭宗被囚禁一個月后,宰相崔胤發動政變,誅殺劉季述等人,將昭宗解救了出來。然而,昭宗雖然復位了,但處境并沒有好到哪里去,因為此時的朱溫已經成了天下最強的軍閥,時刻威脅著唐朝的統治。
天夏元年正月,朱溫突發大軍,一舉攻克了河東后,大軍直撲河中。河中節度使王珂知道自己不是朱溫的對手,遂向李克用求救,可李克用也不是朱溫的對手,被朱溫打的元氣大傷,朱溫輕而易舉占據了河中。
占據河中后,朱溫向北遏制河東,向南威脅關中,勢力空前壯大,已經無人可與之匹敵。走到這一步,朱溫問鼎天下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他隨即將目標瞄向了長安。
十月十九日,朱溫從大梁出兵,直撲長安。而昭宗則被迫逃往鳳翔。在鳳翔受困日久,鳳翔的糧食早已消耗殆盡,可憐的昭宗只好拿著他和小皇子的衣服去市場上變賣,以換取一點吃的。其他皇族成員更是天天喝著稀飯,有了上頓沒了下頓,生活極為困苦。
天復三年(公元903年)正月,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再也無力支撐,遂向朱溫投降,同時放歸天子。朱溫入城后,將所有宦官悉數殺掉,前后共殺七十二人。
一年之后,昭宗在朱溫的挾持下,再度回到長安。剛回到長安不久,朱溫又強迫昭宗遷都洛陽。遷都一開始,朱溫的軍隊便驅趕長安城的士民和百姓上路,一刻也不準停留。成千上萬的百姓拖家帶口,一路上不停地哀哭。最后,朱溫又將長安城內的宮殿、老百姓的房屋等所有建筑悉數拆掉,拆下來的木料全部扔進河里。
曾經繁華的長安城,從此淪為一座廢墟。
在前往長安的路上,昭宗李曄的皇后剛要生產,朱溫就命人殺了醫官,迫使昭宗繼續趕路。陪伴在昭宗身邊的二百多個少年,也被朱溫在宴席上全部勒死。
進入洛陽后,朱溫覺得留下昭宗對他極為不利,于是命手下將昭宗殺害。殺掉昭宗后,朱溫的屠刀并沒有就此停止,而是將屠刀繼續揮向了李唐皇室。
天祐二年(公元905年)二月初九,朱溫在洛陽宮的九曲池大擺宴席,宴請昭宗的九個兒子,將他們灌醉后,朱溫命人把他們全部勒死,然后將尸體扔進九曲池。
六月,朱溫又將三十幾名朝臣召集到白馬驛,將這些人全部砍殺,隨后將尸體投入黃河。
做完這一切,朱溫于天佑四年三月逼迫昭宣帝禪位。四月朱溫即皇帝位,國號「大梁」,改元「開平」,是為后梁太祖。
至此,歷時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帝國宣告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