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揭秘三國
金庸武俠传
历代皇帝
野史分享
史料记载
全部
    
晚清酷刑老照片:不忍直視,專門為漢人設計,圖9是騎木驢的刑具
2023/05/25

【木枷刑】剝皮,腰斬,車裂,俱五刑,凌遲,縊首,蒸刑,宮刑,刖刑,插針,活埋,鴆毒,棍刑,鋸割,斷椎,灌鉛,彈琵琶,抽腸,梳洗等等,都是晚清時期的酷刑。這是一組反映晚清酷刑的老照片。有人說,晚清時期官府把人的「創造性發揮到了極致」、「清朝人太聰明了」,確實如此。比如照片中的木枷,木枷大小決定犯人罪行大小,它沉重無比,時間久了會把脖子壓斷。另外,這些酷刑都是為了對付漢人而設計的。

【站籠】站籠是枷刑的升級版,又稱立枷,始于明朝神宗皇帝時期。犯人直立地站在木籠里,頭露出籠外,腳下墊著磚頭數塊,根據犯人罪行的輕重,來決定抽調磚塊的數量。磚頭抽掉后,犯人腳下懸空,全部的體重都由脖子來承擔,結果犯人窒息而死。

【墩鎖刑】墪鎖刑,一種日常殘忍的酷刑,流行于晚清時期的外蒙古,主要用于懲罰女犯人。所謂的墪鎖刑是指,把犯人關在一個木箱子里,然而將犯人送到人跡罕至的場所,最終把犯人活活餓死、渴死。不難想象,一旦犯人被執行墪鎖刑,下場將極其凄慘。

【杖刑】杖刑,顧名思義就是打屁股。杖以荊條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杖刑在執刑時是有講究的,犯人既不能被打死,也不能讓犯人輕松接受懲罰,這時,負責執刑的人員就要注意,怎麼打就成為了一種學問。笞杖在手,生殺、輕重僅在一念之間。

【即將被斬首的犯人】斬首,就是將犯人砍頭。印象中,斬首就是劊子手舉起砍倒,「咔嚓一下」結束犯人的性命。其實沒有這麼簡單,為了讓犯人慢慢痛苦死去(尤其重刑犯),劊子手會慢慢砍頭。比如譚嗣同被砍頭時,慈禧太后就命令用最鈍的砍到,結果譚嗣同是被慢慢鋸下頭部的,場面不忍直視。

【帶著腳銬流放】流放,又稱流刑,就是把犯人流放到遠離家鄉的地方。清朝的法律規定:「限日行五十里,若三千里限二月;二千五百里限五十日;余準是。」表面來看,流放并不殘忍,其實大家都想錯了。很多犯人寧愿被砍頭,也不愿被流放。因為,在當時一旦被流放,幾乎永遠無法回到家鄉,這是很多犯人難以承受的。

【挑斷腳筋】在清朝所有酷刑中,最殘忍的酷刑莫過于凌遲。所謂凌遲,就是將犯人千刀萬剮。關漢卿在《感天動地竇娥冤》寫道,張驢兒「毒殺親爺,奸占寡婦,合擬凌遲,押赴市曹中,釘上木驢,剮一百二十刀處死。」根據犯人罪行大小,官府會規定凌遲的刀數,最后由劊子手來執刑。

【木桶刑】以明朝太監劉謹凌遲為例,他被凌遲了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到了最后只剩下骨架子,「劉瑾已開刀矣,凌遲刀數,例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頭一日例該先剮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初動刀,則有血流寸許,再動刀則無血矣。至晚,押瑾順天府宛平縣寄監,釋縛,瑾尚食粥兩碗。」

【木驢】騎木驢,這是專門懲治那些勾結奸夫謀害親夫的女人的酷刑。《水滸傳》中就描述了王婆騎木驢的記載,「讀了朝廷明降,寫了犯由牌,畫了伏狀,便把這婆子推上木驢,四道長釘,三條綁索,東平府尹判了一個‘剮’字,擁出長街。兩聲破鼓響,一棒碎鑼鳴,犯由前引,混棍后催,兩把尖刀舉,一朵紙花搖,帶去東平府市心里,吃了一剮。」

【重罪犯人的腳銬】腳銬,如今依舊存在著。犯人罪行大小不同,腳銬的重量也不同。給犯人戴上腳銬,可以防止犯人逃跑。腳銬的連接很短,犯人難以邁開步伐逃跑,并且走動的時候有聲音,很容易暴露目標。

古人為什麼都不吃貓肉?李時珍早已在《本草綱目》中給出答案
2023/05/30
古代的丐幫有多可怕?別被武俠小說騙了,看看真實的丐幫是啥樣?
2023/05/30
「寒門子弟」在古代屬于啥階級?別被騙了,是你我高攀不起的存在
2023/05/30
秦始皇49歲而亡的背后,只是因為他吃「元水」,難怪史書不好記載
2023/05/30
古代青樓除了女性還有「男妓」?他們的一生,或許比你想象的悲慘
2023/05/30
如果你是這個姓氏,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的后裔
2023/05/30
民間故事:男子假裝醉酒,對妻子霸王硬上弓,妻子說:你膽子太小了
2023/05/30
民間故事:徒弟哭喪,半夜打開棺材說:活該你去死,以后師母是我的
2023/05/30
民間故事:妻子探親回家,見丫鬟穿著肚兜,丈夫:別著急,聽我解釋
2023/05/30
胤礽:1歲封太子,20歲替父處理朝政,并非無能卻兩次被廢,為何?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