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揭秘三國
金庸武俠传
民國往事
野史分享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全部
    
古代讓人頭疼的匈奴,是今天的哪個民族?
2023/05/24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長河當中,中原的漢民族和北方的游牧民族絕大多數時候都是處于對立時期,例如在歷史上有名的匈奴,就是困擾中原王朝近千年的心腹大患,哪怕是經過漢武帝的征伐過后,匈奴依舊保持這強大的生命力。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昔日那個強大無比的匈奴帝國最終土崩瓦解,最終分裂成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兩大部分,在中原王朝的持續征伐下,北匈奴以單于為核心的部分開始西遷到中亞地區,剩下的融入到其他游牧民族當中。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和南匈奴一起融入到黃河流域的漢族當中,成為北方漢族的一個重要來源,同時也有一部分演變成為當今的蒙古族。 而古代讓人頭疼的匈奴,是今天的哪個民族呢?你可能想不到。

一:鳴鏑射父,匈奴帝國

匈奴建國以前,在北方的草原大地上存在著無數大大小小的游牧民族部落,其中分布在陰山南北包括河套平原以南地區的是匈奴部落聯盟,也就是匈奴國的前生。

自從西周開始,戎族就開始威脅中原王朝,特別是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匈奴國統治著從里海到長城的廣袤地區,後來趙國的名將李牧率十余萬大軍大破匈奴,才遏制了匈奴的擴張步伐。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派遣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秦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後來蒙恬又從榆中沿著黃河到陰山一帶構筑長城,連接秦趙燕5000余里舊長城,并且打通秦直道,構筑起漫長的北方防御線,蒙恬防守的十余年間,匈奴絲毫不敢侵犯。

正當匈奴有走向分崩離析的趨勢之時,冒頓單于的橫空出世把匈奴推向了一個巔峰。 當時冒頓單于還是太子的時候,就不受冒頓單于的待見,被派往月氏國為人質。

隨后老單于就發兵攻打月氏國,月氏國大怒,準備殺了冒頓單于,幸運的是提前得知的消息,偷偷盜取了一匹好馬,逃回了匈奴駐扎的地方,老單于見冒頓有勇有謀,便讓他統帥一支萬人騎兵。

冒頓對自己的父親十分的不滿,于是借著統率部隊的機會,謀劃政變。于是冒頓單于開始對手下的部隊進行忠誠訓練。

他特意地制造了一種鳴鏑箭,規定鳴鏑所射之處不射者斬,出獵的時候,他用弓箭射擊自己的寶馬,手下的人不敢射擊,于是冒頓單于毫不猶豫的將這些人殺死,後來他又用鳴鏑射擊自己的愛妻,左右依舊有人不射,又被斬殺。

後來他又射擊老單于的寶馬,手下的人紛紛跟進,毫不猶豫,冒頓產業知道時機已經成熟了,于是在跟隨自己的父親出獵的時候,將弓箭對準自己的父親,左右隨從也隨著放箭,射殺老單于之后,經過一番清洗,冒頓單于正式成為匈奴的最高統治者。

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之下,開始大肆地對外擴張,先是擊敗的東胡王,吞并了樓煩、白羊河南王等部落,後來又趁著秦朝分崩離析, 中原占亂四起的機會,重新奪回了河套平原,大肆在燕代之地掠奪,隨后向西進攻月氏國。

後來劉邦在平定韓王信的叛亂之時,準備出征匈奴,結果劉邦輕敵冒進,被匈奴四十萬大家圍困在白登山長達七天七夜,直到後來陳平用計謀才得有逃脫,此后漢朝在面對匈奴之時就處于被動防守的態勢,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之下,匈奴成為當時最強大的一股勢力之一。

二:漢匈大戰,走向衰弱

自從白登山之后,西漢對匈奴就采取和親的綏靖政策,但是并沒有一味的求和,而是在暗中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

西漢經過漢景帝漢文帝兩個皇帝的治理后,漢朝逐步走向強盛,,到了漢武帝時期,西漢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大的增強,進而改變對匈奴的戰略,轉向戰略進攻。

首先漢武帝發起河南戰役,一方面派遣韓安國率領部隊移駐北平,同時派遣衛青統兵極速出擊匈奴防守薄弱的河南之地,衛青也不負眾望,從云中向西大迂回包抄,一舉擊潰河南的匈奴,殲滅敵軍數千,俘獲了百萬頭牛羊,收復了河南地全部土地。

河南之戰是漢匈戰爭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成為漢朝進攻匈奴的前哨,直接解除了匈奴對關中地區的直接威脅。

隨后漢武帝又發起了河西戰役,進一步壓縮匈奴的生存空間,元狩四年,漢武帝派遣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近二十萬騎兵,兵分兩路深入漠北之地,其目的就是為尋找匈奴的主力部隊并且與之決戰。

漠北之戰同時也是漢武帝一朝對匈奴戰爭規模最大的一戰,算得上是傾國之戰,而戰爭的結果也是以漢朝的全面勝利而告終,在這一場戰爭當中匈奴損失了9萬余人,匈奴的主力部隊幾乎被全殲,大批的物資喪失。

以至于匈奴不敢在大漠北緣地區立足,而是遠遁西北方,出現了大漠以南無王庭的局面,這一招過后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已經跌倒了歷史的谷底,危害漢朝百年的匈奴邊患基本上得以解決。

但是在漢武帝晚年之時,由于趙破奴和李廣利兩次對匈奴作戰均以失敗告終,讓匈奴有了喘息的機會,甚至還重新掌控了漠北之地。

到了漢昭帝時期,匈奴和漢朝的關系得到了緩和,其中被扣留了長達十九年之久的蘇武就是在這個時期才得有被放回,元氣有所恢復的匈奴野心再一次膨脹,轉向攻擊漢朝的盟友烏孫國,後來漢朝組織了十余萬大軍兵分五路大破匈奴,從此之后匈奴再無力與漢朝爭奪西域之地,漢朝完全掌控了西域,而匈奴則實力大減。

三:走向消亡,分裂融合

隨著時間的推移,匈奴在天災人禍當中步步走向分裂,到了東漢時期匈奴國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人畜死傷大半,同時匈奴內部再一次發生分裂, 以逐日王為首的匈奴人南下歸附漢朝,稱臣為南匈奴,漢朝將其安置在河套地區,而留在北方大漠的則是北匈奴。

留在北方的北匈奴不僅僅要承受天災,還有遭受來著東漢王朝、南匈奴以及西域各國的攻擊,處境十分的艱難,後來東漢的竇憲率領三路大軍夾擊北匈奴,雙方在今蒙古境內的杭愛山交戰,在東漢王朝的強大攻勢之下北匈奴一敗涂地。

竇憲一直追擊到烏布蘇諾湖附近,前后一共招降了近二十萬匈奴,竇憲等人還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紀漢威德。北匈奴只好西遷到中亞地區,漸漸地退出了中原王朝的視野當中。

另一邊由于依附的匈奴越來越多,接受了大量原先北匈奴的人,南匈奴勢力倍增,但是由于內部魚龍混雜,難以駕馭控制, 南匈奴甚至還出現過個單于被殺害的現象,為此漢朝對于南匈奴的管理越來越嚴格。

到了三國時期,匈奴有死灰復燃的現象,但是隨著曹操統一北方大地,開始對南匈奴進行征伐,最終迫使其再一次臣服曹魏,曹魏將匈奴單于拘留,將其分裂成為五個部分,安置在平陽郡,至此之后,匈奴單于王朝徹底的終結。

東漢末年以來,周邊的游牧民族紛紛地涌入中原地區,其中以匈奴人數量最多,歷史上記載當時的現象為「關中人口百萬余,戎狄居半,漢匈雜居」。由此可見匈奴作為游牧民族在當時慢慢地融入到游牧民族當中,在農耕過程當下逐漸退化,最后成為農耕民族的一部分。

西晉統一三國之后,各地的游牧民族進一步深入到中原腹地,隨著西晉統治階級爆發八王之亂,最終引發五胡亂華,其中匈奴人劉淵就趁機崛起,起兵建國,稱為漢帝,一度占領了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可以說是匈奴人歷史上最后的榮光。

匈奴在北方衰弱之后,鮮卑族迅速進入蒙古高原,匈奴人與鮮卑人不斷地進行通婚融合,其后代稱之為鐵弗人,因此有一部分蒙古族人可以說是匈奴人的后裔。

同時在西域地區的匈奴人則與月氏人進行融合通婚,可以說在五胡亂華的時代匈奴人也加速退出歷史的長河。

除此之外匈奴人也積極融入到其他民族當中,因此產生了各種匈奴別部和雜胡,但是這些匈奴與其他少數民族融合的后代在魏晉以后都消失不見了。

值得一提的是匈奴人當中大部分都融入到漢民族當中,例如劉氏、曹氏、金氏等等姓氏都存在漢族和匈奴人融合通婚的情況,因此匈奴雖然不在五十六個民族當中,但是其血統卻融合在許多民族的后代身上,并且隨著當今科學技術越來越發的,科學家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也已經證實匈奴完全融合華夏的觀點。

民間故事:六十歲老母面若桃花,高僧告訴男子:都是你的錯
2023/06/08
民間故事:女子去奔喪,聽到大蛇說話,她偷偷掀開了祖母的棺材蓋
2023/06/08
民間故事:男子高價買八哥放生,八哥告訴他:天黑別借宿
2023/06/08
民間故事:男子林中救人,半月后,美人對他說,恩公,快跟我走
2023/06/08
民間故事:男子將要納妾,放牛娃說,紅顏禍水,這個女人娶不得
2023/06/08
民間故事:男子捕魚遇蛟渡劫討封,他趕緊對它說,好大一條龍啊
2023/06/08
智謀不輸諸葛亮,曹操一生最倚重的謀士荀彧,為何不得善終?
2023/06/07
和孫中山走過32年婚姻,生下一子二女,失婚時提三個請求
2023/06/07
張靈甫要吃餃子,妻子親自下地割韭菜,他趁機朝其腦后開了一槍
2023/06/07
沈從文帶九妹離開湘西11年,送回故鄉已成瘋子,晚年見外甥很悲哀
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