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的身上有一個謎案,那就是根據史料記載胤祥在少年時期曾經很受康熙的喜愛,但是在康熙一廢太子之后,胤祥突然被短暫圈禁了一段時間,并且出來之后就失去了康熙的寵愛,在康熙晚年胤祥幾乎淡出政壇,既沒有封爵也不再負責給朝廷辦差,那麼為何胤祥會從突然受康熙喜愛變成被厭惡,他到底做錯了什麼呢?
康熙二十五年 (1686年)時,宮女出身的章佳氏為康熙生育了第十三個兒子也就是胤祥,胤祥的出生也讓章佳氏母憑子貴,章佳氏的家族出身是鑲黃旗包衣,家族出身低微,她入宮時只是一名普通的宮女,偶然獲得康熙寵幸,這一次寵幸就讓她順利的懷上了兒子胤祥,隨著胤祥的出生,章佳氏在后宮也享受到了嬪級的待遇。
正是由于生母家族出身低微,胤祥自幼在宮廷中不受重視,因此他才會越發的勤奮努力的學習,這也使得他自幼就很受康熙喜愛。胤祥自12歲起就開始跟隨康熙外出巡幸,一直到一廢太子之后他失去康熙寵愛為止,這期間康熙只要外出必定就會把胤祥帶在身邊,可見康熙對他的喜愛。
在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時,13歲的胤祥失去了母親章佳氏,雖然章佳氏在生前只是康熙后宮中沒有名號的庶妃,但她去世之后康熙出于對胤祥的喜愛,特意下旨追封章佳氏為敏妃,可見胤祥在少年時期有多麼受康熙喜愛,連出身低微的母親章佳氏都因他母憑子貴了。
在章佳氏去世后,康熙憐憫胤祥年幼就失去了母親,于是把他交給了雍正的生母德妃烏雅氏撫育,由于烏雅氏當時還要撫育年幼的老十四胤禵和老十五胤禑,因此烏雅氏就讓大兒子雍正照顧胤祥。
雍正當時已經大婚了,但是還沒有孩子,因此雍正對胤祥的教育頗為用心,雍正在晚年就曾回憶親自教導胤祥數學的情景,所以胤祥在眾兄弟中自幼就與哥哥雍正關系最為親密。
相比之下雍正的同母弟弟胤禵卻因為後來與胤禩一同學習成長的經歷,與胤禩的關系更加親近,也導致胤禵後來成了胤禩的黨羽,并成了哥哥雍正的政敵。
胤祥自幼就勤奮好學,再加上他享受到的是當時全國最頂級的教育資源,所以他成年后就成長為了文武雙全之人。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時,康熙南巡,當時康熙帶著太子胤礽、老四胤禛(即雍正)以及胤祥三位皇子一同南巡,途中康熙在行宮中來了雅興,他召集隨駕的朝臣和皇子們研究書法,他當場還寫了一幅對聯,他寫完之后還讓胤祥和胤禛當眾也寫了一幅對聯,并讓朝臣們點評。
據記載胤祥和胤禛寫完之后,朝臣們 「無不歡躍欽服」, 雖然這個記載中有朝臣拍馬屁的嫌疑,但是康熙敢讓他們倆在朝臣面前展示書法,也說明了他們二人的書法造詣肯定頗為不凡,否則康熙也不會讓他們展示書法,這也表現出了胤祥的書法功底非常不錯頗有文采。
胤祥不僅書法寫得好,騎射也很厲害,史料記載 胤祥是 「精于騎射,發必命中」, 最能體現胤祥勇武的就是有一次他隨康熙到熱河狩獵,在狩獵時一只猛虎突然出現在康熙面前,胤祥奮勇擋在康熙面前,他一面讓侍衛保護康熙,一面親自手持利刃沖了上去手刃了猛虎。
手刃猛虎這種表現情節基本都是出現在小說中,比如《水滸傳》中武松打虎和李逵手刃兩只猛虎,這麼一看胤祥頗有武松和李逵的勇武之風,可是武松和李逵都是小說中的人物,而胤祥可是現實里的真實事情。
從這些就能看出胤祥真的算是文武雙全,文能用書法驚艷群臣,武能手刃猛虎讓一眾侍衛都喝彩,所以胤祥就屬于起點高還很努力上進的人,青年時期的他可謂是勤奮好學且能力不凡,連胤禩的書法老師 何焯在給兒子寫家書時,何焯都引用胤祥勤奮好學的例子來鼓勵兒子努力學習,因此這樣的胤祥自然也讓父親康熙既喜愛又引以為傲。
所以青年時期的胤祥完全是鋒芒畢露深受康熙喜愛的皇子之一,但是誰也不會想到胤祥很快就失去了康熙的寵愛,而這一切還得從康熙一廢太子說起。
在歷史上關于胤祥是如何失去康熙的喜愛記載很少也很含糊,只有在胤禩的兒子弘旺編著的 《皇清通志綱要》中簡略記載了胤祥在一廢太子時期,曾短暫被康熙下旨圈禁了一陣,不過後來被釋放出來,但是胤祥在釋放之后不僅失去了康熙的喜愛,甚至都讓康熙反感起來。
弘旺作為胤禩的兒子,在胤禩被雍正清算之后,他也一度被發配到熱河,直到乾隆繼位后才被赦免,後來他遠離政壇,潛心著書立作,不過他 在編寫《皇清通志綱要》時害怕受到文字獄牽連,因此很多事情寫的都不是很詳細。但是他作為胤禩的兒子,也算是九子奪嫡的親歷者,他所記載的事情可信度肯定是夠高的。
按照記載,康熙一廢太子時期,總共圈禁了四個兒子,分別是老大胤禔、老二即太子胤礽、老八胤禩以及老十三胤祥。
四人中胤禔屬于咎由自取,他在胤礽被廢后急于謀求太子之位,在康熙明確宣布不可能選他為太子之后,他又想擁立胤禩成為太子,還勸康熙誅殺胤礽,後來又牽扯出了他曾經勾結蒙古喇嘛鎮魘胤礽,并企圖收買刺客暗殺胤礽,因此康熙震怒,褫奪了他的直郡王爵位,并將他終身圈禁于直郡王府內。
胤礽就不用了細說了,一廢太子的主角,被廢掉的太子,日積月累的錯誤行為使得康熙對他越發不能容忍,最終徹底爆發廢掉了他的太子之位。
胤禩則純屬是被胤禔牽連,是胤禔推舉他成為太子,并且胤禔收買暗殺胤礽的刺客張明德還給他看過相,所以康熙認為他與胤禔勾結圖謀太子之位,所以在把胤禔和胤礽圈禁之后也把他圈禁起來,不過他只被圈禁了一陣,康熙在查明鎮魘和刺殺的事確實都是胤禔一人所為之后,胤禩沒有牽扯其中,于是就下旨釋放了胤禩,不過此后康熙對胤禩也是猜忌不已。
從史料中可以看出胤禔、胤礽、胤禩三個人被圈禁都是有原因的,但是唯獨沒有記載胤祥是為何也會被短暫圈禁起來。
其實從雍正繼位之后對胤祥格外的器重和喜愛來看,再想一想一廢太子時期肯定牽扯到了不少皇子,所以胤祥很可能是替雍正背了鍋,才被短暫圈禁起來。
雍正是一個很有城府的人,他在幼年時就很會討好上位者,他的上位者有誰呢?那就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子了。
在幼年時雍正就很會討好父親康熙,少年時期康熙每干成一件大事,雍正必定要親自賦詩一首來稱贊康熙的豐功偉績,當初康熙親征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大勝歸來,雍正就曾寫了不少首詩來稱贊康熙神勇平定了噶爾丹。
并且雍正很會揣摩康熙的心思,他是喜康熙之所喜,厭康熙之所厭,曾經康熙很喜愛胤禩,因此雍正與胤禩的關系一度十分親密,兩人大婚之后分府治事還特意比鄰而居,可是後來隨著胤禩被康熙猜忌,雍正也就逐漸疏遠了與胤禩的關系。
雍正幼年時是由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育長大,佟佳氏的父親是大學士佟國維,也是康熙的親舅舅,家族地位非常顯赫,因此幼年的雍正就很會討佟佳氏開心。
皇帝和皇后都被雍正哄得開心,那皇太子胤礽自然也不能錯過,雍正在最初的時候與胤礽關系頗為親密。
因此雍正在爭位時采取的是用極深的城府隱藏了自身的野心手段,使得康熙、孝懿仁皇后以及胤礽都對他十分認可和滿意。
康熙對待胤礽屬于是十分的護犢子,他在栽培胤礽時投入了很大的心血,對胤礽也是充滿了很高的期待。每當胤礽做錯事,康熙都是回護于胤礽,他不認為胤礽會做錯,他認為胤礽之所以犯錯完全是身邊的人教唆所致,因此每當胤礽犯錯,康熙懲罰的總是與胤礽關系親近的人。
胤礽的外叔公大學是索額圖就是這麼被康熙給賜死了,索額圖是胤礽生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的三叔,在孝誠仁皇后因生育胤礽早逝之后,康熙曾讓索額圖負責教導胤礽,最終後來形成了以索額圖為首的一眾朝臣聚集在胤礽身邊成了一股很強大的勢力。這股勢力甚至後來都威脅到了康熙的皇權,所以康熙這時候認為是索額圖把胤礽教壞了。
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時,康熙果斷的剪除了索額圖的黨羽,康熙此舉就是為了震懾胤礽。康熙此后一直都認為胤礽如此不堪,完全是被索額圖教唆壞了,為此他震怒的賜死了索額圖。
從索額圖被賜死就能看出,康熙根本不認為是自己沒教好兒子,反而認為兒子胤礽是被索額圖帶壞了。因此在一廢胤礽時,康熙依舊是抱著這種想法,康熙親自盤問了平日與胤礽關系親密的老三胤祉和老四雍正。
胤祉和雍正一樣也是一個很有城府的人,他表面也和胤礽關系保持的十分親密,因此康熙認為是不是胤祉和雍正也都包庇了胤礽平日的不法行為。康熙分別盤問了二人很長時間,但是具體的盤問了什麼史料中沒有記載,只知道二人都是有驚無險的過關,他們的回答都讓康熙很滿意,并且二人還都替胤礽向康熙求情,讓康熙認為二人十分重視兄弟感情,所以一廢太子之后,康熙特意冊封了他們倆為親王爵位。
所以在康熙四十七年 (1708年)一廢太子時,胤祥很可能就是在處理雍正與胤礽的親密關系中,為了保護雍正,主動替雍正背鍋,本來可能是胤礽的某些不法行為被雍正包庇了,胤祥站出來頂雷,所以胤祥才會使得康熙震怒,被康熙認為是胤祥教唆和參與了胤礽的不法行為。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時,康熙在給胤祉和胤禵的請安折上回復朱批稱: 「胤祥并非勤學忠孝之人。爾等若不行約束,必將生事,不可不防。」
可見這時的康熙不僅不喜愛胤祥,甚至還對他極為厭惡反感,而能讓康熙從頗為喜愛這個兒子到十分厭惡,那就只可能是康熙認為胤祥包庇了胤礽,才使得胤礽越發不堪,而實際上包庇胤礽的極可能是雍正,胤祥不過是替雍正背鍋而已。
正是因為胤祥極可能是替雍正背了鍋,因此雍正才會在繼位之后對胤祥極為喜愛和器重。胤祥在一廢太子后徹底失去了康熙的喜愛,以至于康熙第二次冊封諸子爵位時,胤祥都沒有獲得封爵,也不在朝廷辦差,只是一個光頭阿哥。
胤祥在康熙晚年淡出政壇不僅與失去康熙的喜愛有關,也與他的身體有關, 康熙五十年(1711 年)時,胤祥的身體出現問題,他罹患了一種疑難雜癥鶴膝風病,這種病類似于現今骨結核病,因此他一直在尋醫問藥調理身體,也沒有精力參與政務。
雖然康熙後來十分厭惡胤祥,但是在聽說胤祥患病之后還是對這個兒子充滿了關愛,親自派御醫去為胤祥診治。胤祥在發病時期極為疼痛,他在御醫面前卻咬著牙硬挺,堅決不肯發出痛苦地[呻·吟],他就是不希望借著生病的機會乞求康熙的垂憐和寬恕,由此可見胤祥是一個很有骨氣的男人。
即便康熙十分不喜愛胤祥,可是胤祥依舊視父親康熙為榜樣, 據朝鮮史書記載,胤祥在雍正時期負責接待朝鮮使團,每當聽聞使團中的人稱贊康熙的英明時,胤祥都會像小孩一樣高興地手舞足蹈,由此也可見胤祥心目中十分敬重父親康熙,他對康熙的父子之情并沒有因康熙遷怒他而有減少,他也是一個極為孝順的兒子。
因此胤祥在康熙晚年被康熙所厭惡,甚至被打壓的淡出政壇,很可能是在一廢太子時替雍正背鍋,再加上他自身的身體健康問題所致。
其實胤祥在康熙時期遭遇的低谷期對他來說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正是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才磨煉出了後來在雍正時期低調內斂且務實為國的怡親王胤祥。
雍正繼位之后對胤祥封賞很隆重,胤祥不僅從沒有封爵的阿哥被冊封為怡親王,連他的生母章佳氏也被雍正追謚為敬敏皇貴妃,并以皇貴妃身份陪葬康熙的帝陵。
正是由于胤祥在康熙時期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和大落,所以他面對雍正的喜愛和器重時能保持冷靜,他知道收斂鋒芒,以謙虛恭謹的態度對待雍正,而他越是謙虛恭謹雍正就越是喜愛他,對他的封賞也更加豐厚。
最后在 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過度操勞國事而死,年僅44歲,雍正特許胤祥不用避諱自己的名字,恢復本名下葬,胤祥也就成了清朝歷史上唯一不用避諱皇帝名字的臣子,并且雍正還讓胤祥的怡親王爵位享受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待遇,胤祥也成了清朝歷史上第一位恩封的鐵帽子王。
所以胤祥被父親康熙短暫圈禁後來又受到打壓幾乎淡出政壇,這對他來說并不算是一件壞事,人只有在經歷了大起大落時,才會更加清醒透徹的看待事物,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胤祥後來成了雍正身邊 「知進退,明得失」 的治國好幫手,所謂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