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揭秘三國
金庸武俠传
历代皇帝
野史分享
史料记载
全部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為何士兵還搶著上?原因其實很簡單
2023/05/25

打仗,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九死一生,危險至極的事情。

古時候作戰,雖然沒有現代的軍火彈藥,但也是死傷慘重,尤其是隊伍中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最容易送命。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士兵甘愿站在第一排,不僅毫不畏懼,甚至在沖鋒時都爭著往前沖?原因其實很簡單。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有能力的,才有機會上

戰場上前排的士兵,就好比足球場上的前鋒,不是誰想上就能上的。古代的軍隊除了正式編輯的士兵,每到戰事緊急時,還會從民間抓取壯丁充軍,所以戰場上士兵的能力大多參差不齊。但一旦上了戰場,前期進攻是否順利,幾乎決定整個軍隊在戰場上的士氣。所以,戰前會從軍隊中挑選年輕又驍勇善戰的精銳部隊,安排在隊伍前排。

作為血氣方剛的男兒,這是為國效力的機會,更是一種榮耀。所以他們甘愿站在第一排守衛整個軍隊的進攻。

賞賜豐厚,有錢拿,有官做

即便如此,但畢竟是送命的事情,并不是每個士兵都能甘愿站在第一排,也不是年輕力壯就表示他會全力以赴以一當十,奮勇殺敵。尤其面對不利的戰情,也會有退縮的情況。那怎麼辦呢?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史記貨殖列傳》中就有記載:

「壯士在軍,攻城先登,陷陣卻敵,斬將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湯火之難者,為重賞使也。」

由此可見,在作戰過程中,最先登上城樓、斬獲敵軍人頭、奪下敵方軍旗的,都有重賞。尤其是斬獲敵軍將領和最先登上城樓,在許多朝代,所得的賞賜都是極為豐厚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秦朝,是以斬首計功行賞最著名的朝代。 商鞅變法后,秦朝軍隊在作戰中便開始以斬首計功,而且賞賜之大,效果之強,在歷朝歷代中都是數一數二的。

秦漢將斬首的軍功分為二十級,分別是:

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什麼意思呢?就是斬獲一個人頭就可以封「公士」,封公士意味著你可以 獲得一頃良田、九畝宅基地,還會賜一個仆人,自己能出任軍隊的吏員。從此就擺脫窮苦平民身份,一躍成為貴族了。這種賞賜,對任何時代的人來說,都是極為豐厚的!更何況這還僅僅是第一級賞賜。

不過,你也不要以為這個賞賜好拿,這里的人頭并不是指隨便殺一個士兵的人頭,而必須是對方陣營的 爵首。也就是說,至少得是個低級的軍官,而軍隊中,哪怕是低級的軍官的首級也是不多的。 沖在越前面,獲得爵首的機會越大,改變命運的機會也就越多。

相比較「 斬首」的軍功,「 先登」就更難獲得,要知道,領兵作戰中,攻城的難度系數極高。要通過護城河、弓箭手、滾石、火、油...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隨時喪命。就算登上城樓,也不一定有命回去領賞。所以「先登」的軍功就更為豐厚,可能一次「先登」的功勞就足以讓你封官封爵,榮華富貴享之不盡,而且從此就再也不用沖鋒陷陣來賣命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比如漢代的開國將領兼宰相周勃,最開始也不過是軍隊中一個打掃衛生端茶送水的侍從,在攻打下邑的時候,他因為攻城先登,被劉邦賜予爵位成為「五大夫」。

「下下邑,先登。賜爵五大夫」。——《史記》

三國時期,有位著名的武將丁奉,同樣是因為「先登」而立下戰功,封為左將軍。

「秦為先登,屯于黎漿,力戰有功,拜左將軍。」——《三國志》

到了明代,則是直接用錢財來激勵士兵,先登者能獲得五千兩白銀。啥概念呢?五千兩白銀,在明朝能買944噸大米。在錢糧欠缺的古代,這是一筆不敢想象的巨款!

「明日攻城,先登城者,賞銀五千兩!」

想要獲得「先登」的獎勵,同樣是越靠前,機會越大。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搏一搏,單車變勞斯萊斯。這種誘惑之下,自然激起有能力的士兵愈發奮勇殺敵,力爭前線。

生存幾率更大

但精神和錢財的刺激,也失效的時候,因為總有人既不要榮譽,也不在乎錢財,他們只想活著。此時唯有殘酷的軍法。不想上?好說,立即處死!

但是,如果服從來到第一排,臨場想退縮怎麼辦?很簡單,會被后面的士兵刺死。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古代很早就已經實行軍隊的編伍制度,就是幾個人一組,而獎罰措施大多是連坐。比如作戰時,一個小隊里,只要一個人臨陣退縮,會連累其他人全被砍頭,所以如果誰想往后退,隊伍里其他人,馬上就會用手上的兵器殺掉你。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古代作戰,并不是像電視上一樣胡亂往前沖,作戰都是講究陣法的,以陣型進攻,不會輕易沖散。比如上圖。

作為前排士兵,防盾設備非常精良,安全系數反而相對較高。而且作戰過程中,也會根據作戰情況,改變隊形,交替上陣,避免前排士兵體力一直損耗。這種情況下,也就不會有太多怨言,而且只有不斷往前進,活下來的機會才會才更大,一旦后撤隊伍潰散,才是真的最容易死。

圖片來源于網絡

那詐死行不行呢?電影《大兵小將》中,成龍扮演的士兵通過詐死逃過一劫,還活捉了敵方幸存的將領,準備回去換房屋和良田,但事實上,這是根本是行不通的。

首先,作為前排,你倒在地上詐死,分分鐘就會被后面沖上來的隊伍踩死。哪怕僥幸躲過一劫,在戰爭結束后,敵軍也會打掃戰場,收取戰利品。此時為避免有人詐死,他們會在每一具尸體頭上刺幾刀,或者直接砍下死尸的頭顱。這樣一來,詐死生還的可能性,基本為0。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最重要的是,從參軍的那一刻起,本就意味著接下來會九死一生。總之是死,盡力一搏,還有機會立下戰功,飛黃騰達。而且,就算最后戰死沙場,家人還能得到一筆不菲的體恤金。

總而言之,上陣殺敵,一旦位列前線,只有拼命往前,才是活下來唯一的機會。而且還有更大的機會獲得榮譽、官爵和錢財!向死而生,大抵如此!

古人為什麼都不吃貓肉?李時珍早已在《本草綱目》中給出答案
2023/05/30
古代的丐幫有多可怕?別被武俠小說騙了,看看真實的丐幫是啥樣?
2023/05/30
「寒門子弟」在古代屬于啥階級?別被騙了,是你我高攀不起的存在
2023/05/30
秦始皇49歲而亡的背后,只是因為他吃「元水」,難怪史書不好記載
2023/05/30
古代青樓除了女性還有「男妓」?他們的一生,或許比你想象的悲慘
2023/05/30
如果你是這個姓氏,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的后裔
2023/05/30
民間故事:男子假裝醉酒,對妻子霸王硬上弓,妻子說:你膽子太小了
2023/05/30
民間故事:徒弟哭喪,半夜打開棺材說:活該你去死,以后師母是我的
2023/05/30
民間故事:妻子探親回家,見丫鬟穿著肚兜,丈夫:別著急,聽我解釋
2023/05/30
胤礽:1歲封太子,20歲替父處理朝政,并非無能卻兩次被廢,為何?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