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后,在康熙靈前直接侮辱了他最愛的宜妃。幾年后,雍正又把宜妃的次子允禟削爵幽禁,在獄中折磨致死。可對宜妃的大兒子允祺,雍正格外善待,讓他半生安穩。
這到底是為什麼?
宜妃,是康熙晚年最寵愛的后妃之一。
康熙去世時,宜妃正在病中。
等到該去康熙靈前哭喪時,她的病也沒有好全。
但作為后妃,她必須前往靈堂。
最后,腦子還沒緩過神的宜妃,直接坐著四人抬的軟轎就過去了。
半路上,宜妃看見了同樣要去哭喪的德妃,也就是雍正的生母烏雅氏。她也沒有想太多,直接坐著轎子就過去了。
而雍正恰好在宮門口,看到了這一幕。
面對雍正,宜妃的態度一如往昔,絲毫沒給這個新皇帝面子。
雍正素來性格敏感,二話不說,當場就開始斥責宜妃身邊的小太監。
表面上,雍正是在罵小太監不知禮節,實質上,雍正是在說宜妃。
宜妃一向受寵,哪里受過這樣的侮辱。
以前,康熙幾乎不曾對她說重話,而今康熙的兒子雍正居然這樣「指桑罵槐」。
只是,令宜妃沒想到的是,比她更慘的,還有她的次子老九允禟。
老九允禟,是九龍奪嫡中八爺黨的核心人物之一。
雍正繼位后的幾年里,老九允禟的日子非常難過。
到了雍正三年,他更是削爵幽禁,第二年在獄中被折磨致死。
(也有說法稱,老九是被毒死的。)
但奇怪的是,宜妃的大兒子允祺,卻受到了雍正的格外善待,安安穩穩了后半生。
在康熙的一眾兒子中,老五允祺是個非常特殊的存在,經常處在「一頂一」受寵的狀態。
允祺出生時,他的生母郭絡羅氏還沒有被封妃,只是一個宜嬪。
按照清朝的規矩,這個位份剛剛夠得上教養皇子,再加上宜嬪的受寵程度,想要把允祺留在身邊養著,應該算不上難事。
但偏偏,允祺被一個女人看上了,這個人就是順治的第二任皇后、康熙的嫡母——太后博爾濟吉特氏。
博爾濟吉特氏不討順治的喜歡,在后宮一輩子也沒能生下一兒半女。
等到允祺出生的時候,她作為祖母照例去看望,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孩子,并直接提出要接過來養。
太后提出這個要求,康熙也不好意思一口回絕。
只是,教養小嬰兒是一件非常費神的事情。
如果康熙讓40來歲的太后如此操勞,難免會被人指責不孝。
因此,在太后之外,康熙必須再去指定一個妃嬪撫養 允祺。
這下,問題來了,找誰合適呢?
這個人,位份不能太低,最好還有一定的經驗。
想來想去,康熙把這個任務給了當時的 佟佳貴妃,也就是雍正的養母。
當時,康熙的兩任皇后都已經去世,佟佳貴妃是宮里位份最高的人,又有撫養四阿哥的經驗。
就這樣,老五允祺和老四雍正,因為這陰差陽錯的緣分,就一同養在了佟佳貴妃膝下。
只是不同的是,老五允祺大部分時候,還會被帶去太后宮里。
這樣的老五允祺,直接成為了「團寵」。
因為寵愛宜妃,康熙愛屋及烏,對允祺也非常好。
在諸位阿哥中,康熙對他的父子之情,僅次于親自帶大的太子胤礽。
康熙第一次對成年皇子進行冊封時,就給他冊封了「多羅貝勒」的爵位。
後來,1709年,康熙復立太子時,再次對皇子們冊封,僅有三人被冊封了親王:老三、老四、老五。
你可千萬不要以為,這一次冊封也是按照年齡順序來的。
這次冊封,真正體現了康熙的態度。
此前,康熙一直認為老四是個非常不穩重的人,過于輕浮。所以,第一次冊封時,康熙不聽勸告,執意冊封老三為郡王,而年齡只小了一歲多的老四為貝勒。
(要知道,從待遇來看,貝勒的待遇還不如郡王家的世子。)
而到了第二次,老三和老四之所以能夠被封為親王,都是因為他們是復立太子的功臣。
老三,揭發了大阿哥用巫蠱陷害太子的事情,是功臣。而老四,沒有和群臣們同流合污支持八爺,一直默默力挺康熙的決定,主張復立太子,也是功臣。
他們兩人的親王之位,和復立太子同時冊封,順理成章。
可是,唯獨老五允祺,這些事情他都沒有摻和,也明晃晃地被冊封為了親王。
後來,允祺在熱河避暑,康熙還直接給了他一座府邸,人稱「老五爺府」。
不得不說,康熙對他的寵愛,是真的很過分。
等到雍正登基后,當年序號靠前些的皇子們,基本都沒有好下場。
老三被發配到遵化守陵,發了幾句牢騷,就被奪爵幽禁了;老八、老九、老十也都被削爵圈禁;就連雍正的親弟弟老十四,也是被軟禁了10多年。
而老五又成了一個特殊的存在。
他沒有老十三和雍正的那種兄弟情,也根本不是四爺黨的人。
最慘的是,他還有不尊重烏雅氏的母親宜妃,專門喜歡和雍正對著干的弟弟老九。
可就算是這樣,老五還是被雍正善待了。
後來的老五允祺,被冊封為了恒親王,還受雍正的任命,去給已經下罪的胤禟主持改名。
同時,當年宜妃雖然不尊重雍正生母,但雍正看在老五允祺的面子上,還是讓她跟著兒子一起進了恒親王府養老。
縱觀雍正一朝,老五允祺的日子還是過得非常不錯的。
雍正考慮到他的年紀大了,便再也沒有將他外派到異地,更沒有讓他像康熙朝一樣帶兵打仗。
平日里,允祺只需要幫著雍正干些祭陵、監工、督學等的工作,輕松體面。
雍正十年,允祺去世,享年54歲,雍正為他賜謚「溫」,還給他立了碑勒銘,稱他「秉性和平」。
這樣的允祺,真的受到了雍正的善待。
可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呢?
宜妃對雍正囂張,還不尊重烏雅氏;老九又幾次三番陷害雍正。就算雍正再大度,最多也是不處置和他們最親近的老五,怎麼反而還善待起來了?
從老五和雍正的性格來看,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其一,老五和母親、弟弟并不親近,雍正恨不起來。
老五允祺和宜妃、老九,確實有斬不斷的血緣關系。
但是,從親疏程度來看,老五和他們走得一點也不近。
剛出生不久,允祺就被帶到佟佳貴妃和太后處撫養了,和生母的接觸很少。再加上,宜妃本人受寵,經常跟著康熙南巡,見允祺的時候就更少了。
接觸少了,就算是有最近的血緣,關系也親近不起來,
這一點,同樣沒在生母身邊長大的雍正,深有體會。
而且,雍正小時候,也是佟佳貴妃撫養的,他對允祺很熟悉,自然就更加清楚了。
所以,雍正不會恨允祺,也基本恨不起來。
其二,老五是沒有任何奪嫡風險,雍正和他沒什麼沖突。
允祺是康熙非常寵愛的兒子,但是卻從未有過任何想要奪嫡的念頭。
他對皇位沒有半分覬覦。
這一點,是雍正善待允祺最重要的原因。
康熙年間的九龍奪嫡,何其兇險。
但凡年齡合適的,從大阿哥到十四阿哥之間,除了早夭的,幾乎人人都覬覦皇位寶座。
但允祺是一個清奇的例外。
他明明有受寵的生母,有高貴的養母,還深受太后和康熙的喜好,具備了良好的先天條件,卻自己不愿意摻和皇位的事情。
這樣的人,雖然是個皇子,但毫無威脅,你完全可以把他當作好兄弟。
當然,也有人說,允祺之所以不爭皇位,是因為他有兩大缺點。
從小跟著太后和佟佳貴妃,對漢文化了解不夠,到9歲還不怎麼認識漢字。滿清入關后,大力倡導漢化,一個不了解漢文化的皇子,基本就無緣皇位。
允祺因為跟隨康熙征戰,臉上負過傷,有傷疤。有身體缺陷的皇子,如果當皇帝,難免有損滿清的威嚴。
但其實,不管原因為何,允祺是真真切切不爭皇位。
他只會康熙發火,拿著刀要砍皇子的時候,拼命上去攔住。
對于允祺來說,他沒有生在皇家,只是生在了一個父親威嚴、兄弟眾多的普通家庭。
這樣的允祺,雍正怎麼舍得不善待?
其三,允祺是個有真材實料的人,而雍正最喜歡這類人。
允祺除了佛系、沒野心,還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在關鍵時刻可以干實事。
16歲時,允祺就跟著康熙出征葛爾丹,立下了戰功。
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年代,皇子們少年征戰是常態。
但是自從清軍入關后,八旗子弟們就開始嬌生慣養起來,皇子們雖然也還學習騎射,但直接上戰場,還是少數。
《清史稿》:康熙三十五年,上征噶爾丹,命允祺領正黃旗大營。
可允祺,又是一個例外。
你可以說,這是康熙對他的寵愛,但同時,這也代表著允祺本人的能力不差,是個在戰場上干實事的人。
後來,雍正繼位后,雖然沒有交給允祺非常重要的朝政,但每一件,允祺都不打折扣地完成。
雍正是什麼人?眼里容不得沙子,最討厭尸位素餐、摸魚取巧地官員。
而允祺是個做事情的人,很踏實,所以雍正喜歡他。
另外,物以稀為貴。
雍正登基后,可以放心用的兄弟太少,允祺雖然不是以前的四爺黨,但他會忠于皇帝、忠于大清。
這樣的人,雍正用著也放心。
一切都是因果循環。
我想,以允祺這樣的性情,不管是老四當皇帝,還是老八、老十四當皇帝,最終他都會被善待。
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