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揭秘三國
金庸武俠传
野史分享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全部
    
民間故事:女子上山,見花蛇餓暈將其喂活,花蛇:你為何吃我娘
2023/05/26

明朝時期,處州府慶元縣有一個地方,因村子后山形如半月,村前流水曲似銀鉤,村莊坐落其間,如同山環水抱的一輪圓月,所以這個地方取名叫月山村。

在月山村有一個獵戶叫吳大牛,他三歲時連牙都沒有長齊,同齡人還在喝奶,他就已經在啃豬蹄了,父親覺得他力大如牛,所以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大牛,也可以說是人如其名。

如今的大牛已經娶了媳婦孫氏,兩個人恩愛有加,父母看著他幸福的樣子,前兩年都含笑而終了。

其實在吳大牛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吳老漢為了他將來有一技之長,就把他送去學木工,可惜吳大牛在學了一年的木工之后,就被木匠先生勸退了,因為吳大牛實在是太笨了,簡直是個榆木腦袋,老師常常說他「朽木不可雕也」。

話雖如此,可木匠師發現了吳大牛身上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他力氣很大,對打獵特別感興趣,在學藝的日子里,老師無論叫他做什麼他都提不起勁兒,做什麼不像什麼,唯有讓他做弓箭的時候,吳大牛做得分毫不差。

他做完弓箭有時候還會去后山打獵,雖然老師常常說他不是可造之材,可憨厚的吳大牛并沒有因此而怨恨老師,相反打了野味天天帶回老師家讓師母煮了吃。

木匠老師讓吳老漢帶兒子回家的時候,還對吳大牛表示感謝,在這一年左右的時間,家里的肉都是吳大牛上山打的,孩子是個善良的人,只是在木工方面沒有天賦,勸他不要浪費時間了。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能對于吳大牛來說他最愛的還是做獵人吧!木匠老師就建議吳老漢多帶吳大牛上山打獵,培養他打獵方面的才能。

就這樣,在木匠老師的建議下,只知道種田的吳老漢隔三差五就帶著吳大牛上山打獵,在吳大牛的成長過程中,附近的山頭幾乎都被他踏遍了。

每次上山,到了半山腰,吳老漢都找塊陰涼的地方坐著或者躺著休息,讓兒子自己上山打獵,傍晚再帶著兒子下山。

春去秋來,過了好幾個年頭,當初調皮的孩子長成了大人,也不需要吳老漢的庇護了,還娶了媳婦,成親的那一天,吳大牛向妻子孫氏保證一定會對他好的,婚后也一直履行著自己的承諾,兩人過著幸福的日子。

第二年,孫氏就懷孕了,當吳大牛知道自己要當父親了,激動得熱淚盈眶,他一把抱起孫氏,開心地說:「娘子,過幾天我去山上打點野味回來,親自下廚給你補補身子。」

又是一個灰蒙蒙的天,吳大牛趁著天還沒有亮,就悄悄地起床又上山了,這次他決定多打點野味,一部分拿去賣,另一部分存在地窖里,等娘子想吃了隨時可以拿出來給她補充營養。近期是不打算上山了,想在家多陪陪自己的娘子。

于是,他帶好弓箭,整裝出發了,黑漆漆的山頭除了山坳里蟾蜍的叫聲,還有各種鳥叫聲,這些聲音聽起來非常地空曠,令人毛骨悚然,要不是像吳大牛這種經常上山的獵人已經習慣了這種環境,換做普通人的話,連自己的腳步聲都聽著害怕。

正當吳大牛走得滿頭大汗的時候,忽然聽見了草叢里有「沙沙」的聲音,這時他想:好家伙,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果然沒錯,草叢里肯定有兔子或者別的什麼小動物,今天一定要滿載而歸。

于是他點亮了帶在身上的火把,弓著身子,一點一點地靠近發出聲音的地方,等他的眼睛轉來轉去的時候,眼前一黑,像是有什麼東西罩住了他的眼睛,而他的額頭仿佛被什麼東西舔了一下,還有黏液。

吳大牛嚇得丟掉了火把,整個人癱坐在草地上,瞇起了眼睛,雙手合十嘴里還念念有詞:「天靈靈,地靈靈,我只是打個獵而已,沒有惡意,別吃我。」

他說完之后感覺在黑暗中有個龐然大物立在了自己的面前,吳大牛睜開了眼,借助火把的微光,看到的是一只大花的蟒蛇,目測起碼有三十尺。

看著豎在自己面前的蟒蛇,吳大牛覺得自己可能必死無疑了,嘴里念叨著:「娘子,還有我那未出世的孩子,爹爹要先走了,來生再和你們做一家人。」

吳大牛已經做好了受死的準備,可這時蟒蛇卻停下了前進的身軀,他在吳大牛的耳邊嗅了嗅,就把頭調轉到了另一個方向滑走了。

經過了剛剛的一幕,天也漸漸亮了,看著蟒蛇移動的背影,吳大牛覺得是不是剛剛蟒蛇聽懂了他的話,所以自己撿回了一條命。

吳大牛盯著蟒蛇盯了好久,他發現雖然過了這麼長時間,可蟒蛇并沒有移動多少,于是吳大牛仔細一看,在這只蟒蛇的尾部,流了很多血,尾部鼓鼓的,像是有難產的跡象。

這時吳大牛想起了自己懷孕在家的娘子,不由得感慨母愛的偉大,無論是作為蛇還是作為人,對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

吳大牛作為一個獵人天天上山捉活物,但是在他的心中有自己的準則,他認為有些動物是不能隨便濫殺無辜的,比如蛇、青蛙、還有烏龜,他覺得這幾種動物都是特別有靈氣的存在,吸收了天地精華,倘若殺了是要受到上天懲罰的。

因此吳大牛看見受傷的蟒蛇,就不再傷害它了,他本想看看能不能幫到這只巨大的蟒蛇,可是他一靠近,蟒蛇就就朝他齜牙咧嘴,他只好拿著散落在地上的弓箭和火把,從另一個方向逃走了。

好在今天的收獲不錯,吳大牛一回家就氣喘吁吁地對妻子說:「娘子,我打了很多野味,放在廚房,你有孕在身,不要隨便動,我把另一部分拿去集市賣了馬上就回來。」

孫氏一見到丈夫,就瞪大了眼睛問道:「相公,你是遇到豺狼虎豹了嗎?怎麼渾身是傷。」

吳大牛淡淡地說:「打獵嘛,總有磕磕碰碰,難免的,在家等我哦,回來我做好吃的給你吃。」

孫氏摸了摸自己三個月大還看不怎麼出來的肚子,一臉的幸福,接著就送丈夫出門了,并囑咐他賣不掉沒關系,記得早點回來。

晚上,吳大牛回家給孫氏做了一桌子好吃的,孫氏的肚子餓得咕咕叫,看著眼前的一切,覺得自己真是嫁對了人。

正當孫氏要拿筷子夾肉的時候,被吳大牛阻止了,孫氏疑惑不解地問道:「相公,我都等了你這麼久,大的不吃,肚子里這個小的也要吃吧?」

吳大牛放下了自己的筷子,對孫氏說道:「娘子別急,我從大夫那里開了一副安胎藥給你,大夫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飯前吃。」

說完,就又起身去了灶台處掀開鍋蓋,可孫氏一聞到這氣味就捂住了鼻子,覺得好難聞。

吳大牛端來了燉好的湯藥,孫氏雖然覺得很難聞,但這是相公的一片心意,就捏住自己的鼻子強迫自己喝下去,可在她喝第一口的時候就吐了出來,皺著眉頭說道:「相公,這是什麼藥啊?怎麼一股腥味,我直犯惡心。」

吳大牛見狀,用不舍的眼神看著孫氏,眼里含著淚水:「娘子,我知道這難喝,可大夫說了,這對胎兒好,你現在才三個月,還不穩定,為了我們的孩子,得喝啊!」

孫氏沒法,只好屏住呼吸,一口氣把藥往自己的嘴里灌,喝完,吃了一大口桌上的肉,總算把那股腥味給壓了下去。

接下來的兩天,吳大牛都在家給孫氏做好吃的,把孫氏寵上了天,村里的女人們看了都很羨慕,她們都恨自己沒有嫁給一個這麼好的丈夫。

第三天一大早,孫氏就被餓醒了,沒辦法,以前一個人吃飯,現在兩個人要吃飯,自然容易餓,于是她就推了推一旁還在睡覺的相公,可是怎麼都不醒。

孫氏覺得可能是這幾天相公忙前忙后太累了,就讓他再睡一會兒,自己則上了個茅房,又去喝了一杯水,回房后去推還在賴床的吳大牛,可是吳大牛怎麼都叫不醒。

孫氏察覺到了一絲的不對勁,她把手指頭往吳大牛的鼻子上湊了湊,竟然沒有呼吸了,孫氏頓時慌了,她拼了命地去推吳大牛的身體,可是當她觸碰到吳大牛身體的那一刻,發現連體溫都沒有了。

孫氏非常害怕,去隔壁找了李嬸,在李嬸的幫助下孫氏為吳大牛辦了葬禮。

在葬禮上,孫氏哭得肝腸寸斷,不停地責怪自己:「相公,對不起,我不該懷了孕就什麼都不干,讓你一個人這麼辛苦,都是我的錯。」

李嬸抱著孫氏心疼地說:「孩子,你要堅強,你不為了自己也要為了肚中的孩子,這不是你的錯,大牛在天之靈,不會怪你的。」

一個女人,懷著身孕,還失去了自己的丈夫,每天的日子過得郁郁寡歡,只有李嬸愿意對她伸出援助之手,耐心地開導她。

當初村里那些羨慕孫氏,說她有個好丈夫的人,現在已經湊在一起,天天在那里嘲笑她沒有福氣,還說孫氏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現在另一半也被她克死了。

這嘴長在別人身上,孫氏就算知道這些婆娘在背后說自己的壞話也當自己沒有聽見,她傷心的是在每一個夜晚,都會想起昔日相公對自己的點點滴滴,然后默默哭泣。

又過了六個多月,孫氏的肚子已經大得像球一樣了,一天,她出門散步,剛走幾步就又聽見同村的幾個女人在背后指指點點,孫氏只好加速了腳步耳不聽為凈。

這時剛好路過李嬸家門口,孫氏不計較不代表李嬸也是一樣,李嬸看見后面的幾個人,叉著腰怒斥道:「李家媳婦兒,你家男人這一天天的去賭坊怎麼還沒有把你賣給別人當小妾;林家娘子,你相公昨天是不是又打你了,眼角的淤青怎麼到現在還沒有散。你們這些一個個的就喜歡在別人背后嚼舌根,自己家的事兒管好了嗎?」

看見李嬸的樣子,這兩個小媳婦像過街老鼠一樣捂著臉逃走了。

孫氏聽了之后眼淚唰的一下就流了下來,李嬸趕緊跑到孫氏面前用袖口擦了擦孫氏的眼淚,說道:「怎麼了?那兩個長舌婦已經被我罵走了,沒事,以后嬸兒給你撐腰。」

孫氏收起眼淚,半哭著說道:「不是的,李嬸,我只是太開心了,大牛走了這麼久,天天被人說,剛剛你為我出頭,讓我覺得自己有了依靠,不委屈了,我才哭的」

李嬸這才放下心來,說道:「傻孩子,大牛對我兒子有救命之恩,當年要不是大牛,我的兒子可能在山上被野豬叼走了,幸好遇見了正在打獵的大牛才救了他,要不然我現在也是孤家寡人,你放心,現在李嬸罩著你,將來你的孩子會替你撐腰的。」

孫氏聽了心里暖暖的,又再一次感動了,可能是太激動了,她的肚子突然痛了起來,李嬸掐指一算,嘴里念叨:「不好,可能要生了!」趕緊喊自己的媳婦幫忙,兩個人一起扶著孫氏回家了。

在一陣清脆的啼哭聲中,孩子順利地降生了,李嬸激動地說:「快看,帶把的,是個男孩,將來長大了就可以保護你了。」李嬸越說越激動,仿佛手上抱著的是自己的親孫子。

孫氏剛剛生產完,她看了看孩子,又看了看李嬸,想雙手撐著床起來給李嬸磕頭,被李嬸阻止了,只好躺在床上拼命地點頭。

一個月后,孫氏做完了月子,抱著懷里的孩子,她告訴自己接下來要努力生活,盡自己所能把孩子養大。

由于吳大牛生前經常在孫氏面前擺弄他的打獵工具,還常常教她怎麼打獵,孫氏對打獵也是頗有研究,她背起弓箭,請來李嬸幫忙看孩子,自己就這樣帶著工具上山了。

走到半山腰,她想先休息一下,就找了棵大樹乘涼,剛剛出月子的她還在用奶水喂養孩子,所以她前面的衣服上總是濕漉漉的一片,好在她隨身帶著另外一件外套,坐下的時候往自己前面一蓋就看不見了,不然被過路的行人看見,真是太尷尬了。

她休息結束想站起身來的時候,腳下忽然出現了一只小花蛇,跟人的手指頭一樣粗細,像是剛剛從蛋里孵出來的,在草地上艱難地挪動著。

孫氏看見了,想起相公生前和她說過,蛇是有靈性的動物,遇見了不能殺生,要躲開,或者放生,況且這麼小的蛇,就算燉了燙也沒有多少肉。

孫氏用手捧著小花蛇,把她放到了離山路遠一點的草地上,這樣就不會被人發現了,可當孫氏要走的時候,小花蛇用自己嬌小的身軀纏在了孫氏的腳上,仿佛不讓她離開,還發出了「嚶嚶嚶」的叫聲。

「會不會是母蛇落下的孩子,或者母蛇出門覓食了,這只小花蛇看起來應該是餓了,再不吃東西就要餓暈了。」孫氏嘴里嘀咕著。

這時她想到自己奶水充足,還一直往外滴,就去周圍摘了一片很大的葉子,又觀察了一下四周確實沒人,就來到大樹低下,蹲在樹下的草叢里,把自己的奶水都擠到葉子上,然后把小花蛇放到了葉子上。

只見小花蛇拼命地喝著孫氏給它擠的奶,不一會兒就喝光了,喝完奶水的小花蛇一會兒擺成弓形,一會兒擺成圓形,快活了起來。

孫氏見這小家伙的肚子變得氣鼓鼓的,開心地說:「看來真是餓了,我從來不知道我的奶水還能救蛇一命,那我就先走了,你快去找你娘吧!」

說完就起身往山頂走去,到了傍晚, 孫氏后面的竹簍里背了一大堆野雞野兔,還挖了一些野菜。

下山的時候,她又來到了剛剛喂養小花蛇的那棵樹下面,坐了下去,瞇上了眼睛睡著了。

等睜開眼的時候,眼前忽然出現一雙眼睛盯著她,她嚇得整個人往后縮了一下,害怕道:「你…你是誰?」

只見眼前出現的是一位十七八歲的小姑娘,穿著花衣服,用好奇的目光打量了一下孫氏,委屈地說道:「娘親,你不認識我了嗎?我是小花呀!」

孫氏更疑惑了,問道:「我的確剛剛做母親,可是我只有一個月大的兒子,哪有你這麼大的女兒?」

對面的女子見狀,連忙解釋:「娘親,我就是你剛剛喂食的那條小蛇,我剛剛破殼而出非常餓,可是找不到娘親,正好你經過將我救活,你就是我的娘親。」

孫氏聽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就喂了那麼幾口奶,這小蛇就長這麼大了,難怪相公曾經告訴她蛇是有靈性的動物。

沒等孫氏反應過來,小花蛇就主動幫孫氏扛起了竹簍,背上了工具,并且說道:「娘親,我們回家吧,以后我要和你生活在一起。」

孫氏搓了搓手,不好意思地說:「小花,其實我現在生活挺困難的,養活自己都難了,我怕你跟著我沒有好日子。」

小花「噗嗤」一笑,說道:「娘親,我是來報恩的,以后我上山打獵,你在家看著弟弟就好,不要那麼辛苦,你是我的娘親,我舍不得讓你干活,我要好好保護你,別看我是個女孩子,我可是蛇族,力氣可大了,你的東西我背在身上一點都不費力。」

孫氏這才放下心來,兩個人手挽著手回村了,村里的人看見孫氏旁邊多了個女子,還叫孫氏娘親,又開始了議論紛紛。

到家后,李嬸看見了小花,孫氏就把自己的經歷和李嬸說了,李嬸拍拍孫氏的肩膀說:「以后多個人照顧你,好日子要來了。」

孫氏聽了之后,轉身對小花說:「這是平時很關照我的李嬸,以后可以多去串門子,還有你看起來像個十七八歲的孩子,我也才二十幾歲,我們以姐妹相稱吧,不然村里人又要背后說閑話了,記住除了李嬸和我之外,不要和村里的其他人說你是一條蛇,我怕引起恐慌。」

小花聽了之后,點點頭說道:「好的,我知道了,娘親!」

孫氏苦笑一聲:「罷了罷了,我不勉強你了,反正那些婆娘說我也不止一兩天了,你愛叫什麼叫什麼吧,旁邊有個房間,你以后睡那兒吧。」

李嬸見她們兩個聊得歡,就先走了,她出門的時候,瞥了一眼小花,眼睛里卻是閃過一抹復雜的神色。

小花的到來,讓孫氏的負擔減輕了很多,不用自己打獵,有時候還會幫忙砍柴,做家務,孫氏漸漸覺得,有這樣一個女兒也不錯,可能小花是吳大牛在天之靈送給她的一件禮物吧!

一天,小花去山上打完獵回來,幫忙在廚房生火,這時李嬸進來了,她坐到小花的旁邊和她聊天,說道:「真是奇怪,這吳家媳婦怎麼專門吸引蛇的注意呢?」

小花好奇地問道:「李嬸這話什麼意思,難道之前還有別的蛇族幻化成為人來這里嗎?」

李嬸探著腦袋看了一下四周,見沒有別人,就低下頭悄悄地在小花耳邊說:「你娘親的丈夫在死前殺了一條蛇,還把那條蛇的蛇肉和元丹燉了給你娘親保胎,這是千真萬確,是吳大牛親口告訴我的,你娘親她自己都不知道。」

小花聽了愣在原地,回想起自己和娘親的相遇經過,她記得當初之所以會爬到娘親的腳下,肯定是因為她剛剛爬出蛋殼,眼睛都還沒有睜開,她是憑著氣味找到孫氏的,因為孫氏身上的味道和她在娘胎里的時候帶的氣味一模一樣,這樣看來孫氏肯定是吃了自己親生母親的肉和元丹,才有這麼熟悉的味道。

小花一想到現在竟然認自己的殺母仇人做了娘親,她的嘴角頓時收起了笑容,原來這幸福感全是假的,她被騙了,她告訴自己不能便宜了這個女人。

李嬸說完之后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隨即她又馬上收起笑容,對著小花說:「你可別告訴別人是我告訴你的,時間也不早了,我先回家了。」

李嬸走后,小花氣沖沖地來到臥室,孫氏看見小花之后微笑著說:「小花怎麼了?你看弟弟會笑了,來,給你的小花姐姐笑一個。」

小花看見這個女人就有一股莫名的火,她的頭變換成了蛇頭,齜牙咧嘴地吐著舌頭,嘴里振振有詞:「你這個可惡的女人,你為何要吃了我的親生母親,我要殺了你,為我的母親討回公道。」

孫氏看著小花的樣子,先是害怕,然后心想:這不是我所認識的小花,這里一定有什麼誤會。

接著她說道:「我都不認識你母親,怎麼會吃了她呢?你肯定弄錯了,再說我家相公說了蛇是有靈性的動物,我怎麼會隨便殺蛇。」

小花怒發沖冠,雙眼發紅,扯著嗓子喊道:「你胡說,我現在就可以用我的鼻子聞到你身上的氣味,那就是我娘的氣息,如果你沒有吃我娘,你的身上怎麼會有她的味道,你們人類真是貪心,我要你血債血償。」

孫氏真的是莫名其妙,看見小花一揮手就把桌子都掀掉了,就抱起了懷中的孩子,并且無辜地說道:「小花,我是你的娘親,難道你忘了是我把你喂大的嗎?你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時候,是我救了你,我怎麼會吃你娘,你好好回想一下,千萬不要做傻事。」

「你這個惡毒的女人,不要再在這里假慈悲了。」說完就利用瞬間移動術到了床邊,正當她要施法殺人的時候,忽然定住了,她看了看腳下,自己踩到了地上的一個記號,這記號忽然發出了光芒,把小花困住了。

孫氏則是害怕地蜷縮在床上,抱著孩子,小花惡狠狠地說:「果然是你,你到底對我做了什麼?還說自己沒有殺我娘,那我怎麼會被定住,你這個撒謊的女人,騙得我好苦,我還把你當恩人看待。」

孫氏害怕地支支吾吾:「小花,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回事,你要我命可以,但我只求你放過我的孩子。」說完就不停地流淚。

「桀桀桀,這你們這兩個蠢貨,果然中了我的離間計,真是費了我一番功夫。」只見李嬸發出了狂妄的笑聲,站在門口肆意大笑。

李嬸笑完就露出了原形,她變成了一只黑熊精,又變回了人,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孫氏懷孕三個月的時候,暈倒過一次,當時吳大牛請了大夫來看孫氏的病情。

吳大牛本以為是孫氏太操勞所致,好好休息就會好,哪知大夫告訴吳大牛,孫氏肚子里的孩子已經停胎了,這孩子和他們兩口子緣分比較淺,叫吳大牛和孫氏做好心理準備,他會開一副藥讓孫氏吃下,到時候孩子自己會掉下來。

吳大牛不敢相信這個事實,他跪在大夫面前說道:「大夫,真的就沒有任何方法了嗎?或者去山上采人參,采靈芝,我求求你,救救我娘子吧!」

大夫看著吳大牛傷心的樣子,想了一會兒說道:「我只是個大夫,可要救人的話也許……」

「也許什麼?還請大夫指點。」吳大牛問道。

「也許精通周易和奇門遁甲之術的人能幫助你,可一般這樣的人都是年紀很大的木匠。」大夫說道。

「木匠?周易之術?」吳大牛想起了昔日學習木匠的老師,拜別了大夫之后就匆匆趕往老師的住處了。

吳大牛還未到達的時候,師娘就在門口等著了,她看見吳大牛就開心地說:「大牛啊,以前你在這里拜師學藝的時候還是個小不點,沒想到現在長成小伙子了,老師早就知道你會來了,在里面等你呢!進去吧。」

吳大牛聽完好生奇怪,老師也太神了吧,不過想想他會周易之術,能猜到也是正常,他見到自己的恩師,就跪了下來,說道:「老師,還請救救我娘子,大夫說我的娘子停胎了,周易之術也許可以救她,您是我的最后一絲希望了。」

老師扶起了吳大牛,說道:「我們師徒一場,我近來心緒不寧,就算到了有今天,你的孩子能救,只不過要用到周易之術中的還陽術,而且還會犧牲你的性命,你覺得值嗎?」

吳大牛點點頭,只要能救孩子,犧牲他又有什麼不可以,換做任何一個父親,都愿意為孩子犧牲一切。

接下來,木匠老師告訴吳大牛,這還陽之術要找到修行五百年以上的蟒蛇做藥引子,把它們尾部的肉割一點下來,然后和它們體內的元丹一起,燉成一碗湯喝下,只不過這樣做的話取元丹的人就會有性命之憂,因為這還陽術本來就是一種禁忌之術,需要一命換一命。

吳大牛知道了之后就上山找蟒蛇了,哪知道運氣那麼好剛好在草叢里碰見了那只懷著孕還受傷的蟒蛇,讓吳大牛起了憐憫之心,于是吳大牛對著蟒蛇的背影自言自語道:「孩子,蛇也是一條生命,況且它還懷了孕,我不能為了你,傷害兩條無辜的生命,就當爹對不起你了。」

說完他打算朝另一個方向走了,這時一只黑熊擋住了蟒蛇的去路,看樣子隨時準備要和母蛇決斗,吳大牛轉身一看,黑熊已經抓住了蛇頭和蛇的脖子,本來蟒蛇可以用身體纏住黑熊的,可是她的腹部隆起有孩子在體內,就任憑黑熊處置。

吳大牛看見了,想到剛剛要不是母蛇放他一馬,他早就歸西了,也算是對自己有救命之恩,于是他從背著的箭簍里拿出一只箭朝黑熊射了過去,正好[插·入]了黑熊的手臂上,黑熊疼得放開了蟒蛇。

接著黑熊用余光看向來箭的方向,原來是一個人類,這時它一聲吼叫,周圍的樹木都拔地而起,吳大牛也被撞飛到樹上,還吐了一口鮮血。

蟒蛇見狀使出了全身的力氣,用頭再次撞擊黑熊受傷的手臂,黑熊只得落荒而逃。可是蟒蛇卻倒在了地上。

吳大牛見狀,趕緊從地上爬起來,來到蟒蛇旁邊,自言自語道:「這怕是活不成了吧!真是作孽啊!一尸兩命。」

「恩公,我死不要緊,請你救救我的孩子。」吳大牛的耳邊忽然響起了一陣聲音。

這時吳大牛嚇了一跳,他不停地抬頭,然后看著蟒蛇問道:「該不會是你在說話吧!」

「沒錯恩公,是我在說話,我可能不行了,但是我腹中的孩子現在等著出來,你能幫我把蛇蛋從腹部推出來嗎?」蟒蛇說道。

「我試試吧!」吳大牛雖然很害怕會把事情搞砸,但這種情況下,他只能硬著頭皮上了,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吳大牛的努力下,蛇蛋順利地被推了出來。

母蛇看著自己的孩子,從嘴里吐出一道光,給它做了結界,并對吳大牛說道:「多謝恩公救了我的孩子,我已經為她做了結界,八個月之后會有一個有緣人來解開這個結界帶她回家」可母蛇卻沒有告訴吳大牛這個有緣人就是他的妻子孫氏。

接著母蛇又說道:「恩公,我知道你是來拿我尾部的蛇肉和我體內的元丹,雖然我修行了五百年,可那黑熊趁我懷孕體弱與我大戰,現在也快活不成了,等我把元丹吐出來之后會留一塊蛇肉給你,也算是對你的報答。」

說完母蛇就從嘴里吐出了一顆閃閃發光的元丹,接著整個身體都慢慢消失在了空中,草地上留下了一小塊蛇肉。

吳大牛把蛇蛋找了個隱蔽的地方藏起來之后就下山了,接著就發生了後來的事情,孫氏吃的那帶有腥味的湯就是蛇肉元丹湯,救活了肚中的孩子,所以小花能從孫氏身上聞到熟悉的味道,可是孫氏自己卻不知道這個事實。

吳大牛死前找到李嬸,把一切都告訴了李嬸,并囑咐李嬸別告訴孫氏,他不想孫氏內疚,可偏偏黑熊精趁孫氏上山打獵的那一天,為了復仇,附身在李嬸的身上,竊取了李嬸的所有記憶。

黑熊精發現孫氏的房間里被吳大牛施了周易之術,一旦有妖怪踏入想加害孫氏就會有危險,他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就打算利用這件事制造小花和孫氏的矛盾,一來可以引出這個術法消滅小花,二來可以滅了孫氏和她兒子,真是一舉兩得。

「你們還是別動為妙,不然我會讓你們死得更快,桀桀桀桀桀!」披著李嬸外衣的黑熊精陰險地笑道。

「你到底對李嬸做了什麼?你這個畜生!」孫氏嘴里罵道。

李嬸忽然瞬間移動到床邊,先是將小花踹倒在地,然后對著孫氏說道:「當年你家吳大牛讓我差點斷了手臂,今天我就要讓你連命都斷掉,我不僅要斷你的命,連你手中的孩子也要奪走,聽說嬰兒的血很是美味,正好可以提升我的修為,再加上你身上的元丹,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說完就伸出了鋒利的爪子朝孫氏抓去,可就在觸碰到孫氏的時候,孫氏的周圍忽然出現了一圈的金光,把黑熊精彈了出來。

之后孫氏的頭頂出現了蟒蛇的靈魂,蟒蛇說道:「黑熊精,當年你害我還不夠,如今還想害我恩公的家人,你修行了這麼久,注定要墮入魔道。」

「什麼魔道還是神道,只要我的修為能比別人厲害就是王道。」黑熊精大言不慚地說完就又開始了攻擊。

這一次,蟒蛇的靈魂一下子張開大口,將黑熊吞噬了進去,黑熊頓時灰飛煙滅,只留下了李嬸躺在地上。

結束之后,蟒蛇對著小花說:「孩兒,這是你恩公的家人,當年要不是吳大牛,你早就胎死腹中了,我就是算到你會和孫氏相遇才把元丹給吳大牛的,你要好好待在她身邊報答這份恩情,提升自己的修為。」

小花跪在地上連連點頭,說道:「孩兒謹記母親的教誨。」

母蛇交代完之后,它的魂魄散發出了金光,原來是它救人有功,玉帝特準它位列仙班。

此后,小花一直陪伴在孫氏的身邊,當了孫氏的女兒,直到孫氏百年之后,才獨自前往深山中繼續修行。

而吳大牛和孫氏的兒子也在日后金榜題名,當了朝廷命官,造福百姓,得到了百姓的愛戴。

李嬸也是村里的一個大善人,她的壽命也很長,活了一百多歲,子孫也是個個出息。

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就算是妖,也分好的和壞的,黑熊精總是想害人,才會落得尸骨無存,幾百年的修為全都化成了一股青煙。

而蟒蛇懂得知恩圖報,才能位列仙班,得道成仙。

希望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能竭盡所能,知恩圖報,讓身邊處處充滿愛!

慕容復想要光復大燕,其實最得力的助手就在身邊,只是他沒有發現
2023/05/29
天龍八部中愛慕喬峰的一個女子,最后卻成了段譽的妃子
2023/05/29
鳩摩智會那麼多絕頂神功,為何還是打不過喬峰
2023/05/29
虛竹雖然做了西夏的駙馬,卻失去了四個忠心為他的女人
2023/05/29
百損道人是誰殺的?張三豐敢怒不敢言,唯楊過的舊友敢出手降魔
2023/05/29
難怪無崖子不斷打聽枯榮大師,你看枯榮真身是誰?無崖子說漏了嘴
2023/05/29
陜西出土秦始皇女兒嬴陰嫚墓,墓中慘烈景象讓人揪心,專家斥責:天理難容
2023/05/29
浙江挖出一口金絲楠木棺材,價值千金,解開一千古謎案
2023/05/29
清朝滅亡111年,為何如今還有人守皇陵,他們是誰,誰來發工資
2023/05/29
歷史上「最可敬」太監,宣讀圣旨時故意讀錯一字,救下千人性命
20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