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揭秘三國
金庸武俠传
历代皇帝
野史分享
史料记载
全部
    
諸葛亮首次北伐時,便損失11位大將,光看名單就知道他敗得有多慘
2023/05/23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曾經有著五虎上將的蜀國,後來竟然無人可用,如此巨大的前后差距,實在令人唏噓。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一方面是老牌將領們要麼 戰死或老死,另一方,面則是諸葛亮首次北伐時,損失了 十一位大將。

僅僅只看名單便知道,此次北伐,諸葛亮 敗得太慘,蜀魏之間的競爭結局,基本也就此注定。

第一次北伐戰爭

在諸葛亮主導的所有北伐戰爭中,第一次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應該是最大的。不僅在軍事方面占據一定優勢,在 政治方面也同樣如此。

首先是軍事上,曹魏軍團的眾多大將,還被牽扯在 吳國戰線上,難以馳援。

而後來一直阻擋諸葛亮前進的司馬懿,也在諸葛亮的設計下,中了 調虎離山之計。

面對這樣的情形,魏國竟在一時間找不出合適的將領 統軍抵御

此外,彼時諸葛亮手下有十萬蜀軍,曹魏一方的守軍卻僅有 六萬。如此機會對于諸葛亮而言,絕對是千載難逢。

一旦「吃掉」或者同化這六萬曹魏守軍,攻破長安只不過是時間長短問題。

其次,則是在政治上,時值 曹丕駕崩,曹叡即位。倘若是和平年代,國家最高統治者的變化,并不會引起多大波動。可戰爭時期的傳位,往往會出現十分激烈的政治斗爭。

魏國內部的權貴以及世家大族,根本不在乎魏國和蜀國的戰爭結局如何,唯有盡可能爭取最大利益 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事情。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絕不只是說說而已。當曹魏權力斗爭的精力放在國內,應對諸葛亮與蜀軍的手段就更加 捉襟見肘。

否則就魏國的綜合實力而言,也不至于派王朗去前線和諸葛亮 唇槍舌戰。

戰場上能用拳頭解決的事情,誰還會聽對方聒噪呢?當然,真實歷史中雖然沒有這一情節,但魏國一方也的確想了許多辦法,故意拖延諸葛亮的進攻速度。

只要堅持到魏國將領抽身歸來,一切都還能夠挽回。很多人為諸葛亮當初沒有采取魏延 子午谷奇謀,而感到遺憾。

可真要說這次北伐戰爭最大的敗筆,還得是諸葛亮 錯用馬謖,以致于大好局面陷入被動。

街亭一失,蜀國遭遇嚴峻的 糧草危機。倘若諸葛亮沒能利用空城計逃脫,或許三國的統一,都會因此提前。

失去的大將

當然,既然是北伐失敗,就不可能一點代價都不付出,就能離開。空城計再怎麼受到后人吹捧,也僅僅保全諸葛亮 抽身而退。

當馬謖沒能守住街亭時,蜀軍布置在魏國境內的所有戰線全盤崩潰。

糧草供應不足所帶來的恐慌,逐漸彌漫開來,盡管許多將領都第一時間帶著士兵后撤,可總要有人留下來抵抗追兵。

在這個過程中, 馬玉、丁立、閻芝、陽群、白壽、劉郃、鄧銅等七位大將當場戰死 ,張休和李盛兩名將軍則因違反軍令被殺。

馬謖倒是成功逃回了蜀軍大營,可等待他的,唯有冰冷無情的刀刃。無論任何理由、任何借口,都是街亭的失守導致戰爭失敗。

以死抵罪,真算得上是便宜了馬謖。可能有人會想,這些將領聽都沒有聽說過,怎麼能算大將呢?

戰場上的偏將數不勝數,這和後來的蜀中無大將,又有多大關系。

事實上,古代所有武將,成名前不都默默無名?哪怕像關羽這樣的大將,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曾經只不過是一個逃犯

在未來的發展之中,倘若上述將領能有一人成長起來,姜維也并不至于讓 年近八十的廖化當先鋒。

甚至只需要一人,姜維也不用在同時面對 鐘會、鄧艾這兩個大將的時候, 分身乏術。

不過上述僅有十人,還有一人又是誰呢?答案便是七十歲,仍然連斬對方五名將領的 趙云。

當這十一個大將全部失去,蜀國第一次北伐徹底宣告失敗。

如果不是將 姜維給帶了回來,真算得上是一敗涂地。只是對彼時蜀國國人而言,帶回姜維真是一件好事?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早已給老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

所謂的 匡扶漢室,究竟是一個人、一群人的夢想,還是天下人的夢想。

漢朝已經在歷史長河中沉沒了不知多久,真的有必要繼續征戰下去?

古人對于大一統的追求,的確令人敬佩,只是大一統的代價,也的確苦了百姓。

古人為什麼都不吃貓肉?李時珍早已在《本草綱目》中給出答案
2023/05/30
古代的丐幫有多可怕?別被武俠小說騙了,看看真實的丐幫是啥樣?
2023/05/30
「寒門子弟」在古代屬于啥階級?別被騙了,是你我高攀不起的存在
2023/05/30
秦始皇49歲而亡的背后,只是因為他吃「元水」,難怪史書不好記載
2023/05/30
古代青樓除了女性還有「男妓」?他們的一生,或許比你想象的悲慘
2023/05/30
如果你是這個姓氏,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的后裔
2023/05/30
民間故事:男子假裝醉酒,對妻子霸王硬上弓,妻子說:你膽子太小了
2023/05/30
民間故事:徒弟哭喪,半夜打開棺材說:活該你去死,以后師母是我的
2023/05/30
民間故事:妻子探親回家,見丫鬟穿著肚兜,丈夫:別著急,聽我解釋
2023/05/30
胤礽:1歲封太子,20歲替父處理朝政,并非無能卻兩次被廢,為何?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