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依舊很多事物并沒有被挖掘出來,昔日蘇聯一心想要探測地球的深度,為此專門設計了「地心計劃」,可是沒想到,隨著挖掘工作越來越深,卻突然宣布停止這項工程,這是為什麼?
對于地球最底下是什麼樣子?很多人都有著好奇心,于是在1962年的時候,蘇聯政府決定要探測一番。
為了能夠鉆到地球深處,蘇聯政府專門找到了20多個部門一起研討,這其中包含蘇聯科學院和多個機構,就是為了確保計劃的萬無一失。
當這些人被叫到一起討論地球的深度時,很多人都十分激動,畢竟這也是他們科學家一直想要探測的問題。
于是大家紛紛制定計劃,光是制定一個完整的計劃,都要用7年的時間,從1962年到1969年,科學們一直都在想各種辦法。
終于在1970年,在莫爾曼斯克地區別阡加鎳礦區有了第一個科拉鉆孔的出現,當時在這里工作的都是蘇聯地質部的人。
在蘇聯的科拉深井出現之前,地質都認為上地殼和下地殼之間的7、8公里之內會有一個「康德拉氏面」。
但是隨著科拉深井的出現,人們對于地質的研究又一次突破,并且也發現了人們認為的「康德拉氏面」并不存在。
隨著科拉深井的鉆研,人們對于地下的結構等都已經有所了解,也有利于人們在地質方面的進步。
然而在1994年的時候,科拉超深井的工作已經停止了,這個時候深度已經達到了12263米。
不過在1983年的時候,深度就已經達到了12000米,剩下的263米則是從1983以后挖掘的。
為什麼花了10年的時間才挖到了263米?最后為什麼又停止了這項工程?
別看只是簡單的向地下挖掘,可是這項工程的難度很大。在科學界中,人類完全可以來到宇宙,不斷的向上探索。
可是想要向下探索,十分艱難。因為鉆頭繼續向下探索的時候,很容易榮華,時候鉆頭拉出來以后,只剩下鋼絲繩。
為此越往下探索越艱難,況且當時的蘇聯經費也不充足,在停掉這個工程以后,蘇聯官方的回答也是由于經費的原因。
不過根據內部的人員透露,其實在里面還有很多超自然的現象發生。當挖掘到12000米的時候,當時鉆井里面居然傳出來奇怪的聲音。
這個聲音當時的技術并不能破解,但是出于好奇,當時的研究人員還在井中放入了一個耐熱話筒,以及其他一些傳感器,然后,錄下了非常奇怪的聲音。
根據當時的人員反應,這個聲音仿佛就是人類的吼叫聲,後來傳播廣泛,也一直都沒有人破解,最終這個聲音也被稱之為「地獄之聲」。
這種聲音的來源很難突破,再加上技術和資金上的不足,于是這個深井工程就被停止。
一開始科拉深井的直徑是1米左右,隨著挖掘,這個直徑基本上沒有改變,但是等到了11500深處的時候,才把直徑縮小到了20厘米。
人們可以輕易的憑借技術離開地球,雖然來到太空以后沒有了氧氣,可是沒有堅實的阻擋物。
然而地下并不同,并且隨著挖掘的越來越深,地下的溫度也會增加。當時為了能夠成功的鉆入地下,于是蘇聯選擇用了「烏拉爾馬什」型的鉆機。
這種鉆機配有64米高的井架和電動機,起重能力達到400噸,可見蘇聯為了突破地下的勘測,花費不少能力和精力。
這個鉆機也不負眾望,果然能夠順利的鉆到地下,同時地質學者也從中學到了很多。
蘇聯的科學家推測,大陸地殼分為三層,上層是火山成因的沉積,中間是花崗巖,下層是玄武巖。
而科拉超深鉆空處于波羅的地盾結晶巖區,在鉆井的開始,地質學家也在研究,根據他們的推測,同寒武紀開始,這個地區就發生了侵蝕作用,所以在這里的花崗巖就被侵蝕掉。
在打算制造科研深井的時候,蘇聯早就在其他地方打過1000米左右的深井,為此對于地質也是有所了解的。
在4700米深處很有可能會有花崗巖,在7000左右會有玄武巖。這一切都是地質家的揣測,不過隨著真實的鉆研,才發現原來在6800米左右才是下元古界的底部。
雖然科研深井能夠對地質有一定的研究,可是在蘇聯,這種工程還是很困難的。首先要有專家對地質進行探測,甚至還要在其他地區進行勘測地質。
因為不同的地質對于裝備要求也不一樣,越往深處挖掘,地質越硬。在穩定的結晶巖中,想要鉆出成績,耗資巨大。
鉆探12-15公里就需要7-10年的時間,而且在此期間還需要地質專家進行地質的探測,并且也要有相應的技術和資金支持。
每往下探測一公里,這背后的付出都需要很多,況且在10909米的深處,高溫達到了185.4度,13000米左右的溫度在250-400度左右,想要在高溫條件下繼續堅持,這難度可是非常大的。
在但是的條件下,蘇聯的設備還并不足以承受耐高溫的條件。況且在地底下有各種各樣的地層和復雜的情況,例如底層壓力異常、底層蠕變縮徑等問題,這都會影響著深井工作進度。
雖然在他們面前困難重重,可是也有很多的驚喜發現。例如在挖掘的時候,蘇聯就發現了銅鎳礦床,甚至在一萬一千米的地方發現了地下水和天然氣。
在9500米一下的時候,也發現了磁鐵礦,甚至還有金云母和白云母等。由此可見,在大陸內部還是有著很多的礦物質。
而且科拉超深鉆還遇到過氣體和強烈礦化的水流入,當時在空曠的變形帶內循環,在這些流體中還有碘等物質。
而且氣體中還有二氧化碳、氫、氮等,對于這個發現,當時的蘇聯地質專家發現,活動的氣、水作用可出現在大陸板塊結晶鹽很深的地方。
帶著這個想法繼續深入挖掘,隨后也發現地質深處,果然有著很多的硫化礦和硫化物。這些資料的發現,也代表著人們對于地殼有新的認識。
看來在大陸的近地表部分和深部都是有利于礦石沉積的,雖然科拉深鉆的工程已經停止,可是蘇聯并不準備就此放棄對于地質的勘測。
他們已經啟動了第二個超深鉆孔,這個就是薩阿特累。它是在1977年6月份開始動工的,地點就是在里海附近的庫拉河和阿拉克似河交叉處的石油開采區中。
在1982年的時候,它的深度已經達到了8000米,當時蘇聯對于第二個深井的目標是在15000米。
雖然深度不如第一個科拉深井,但是它也有很大的價值,例如在這里發現了碳酸鹽礁,而且也發現了在這一部分的巖石就是侏羅系火山石。
工業意義上的研究還是有很多的,很快,在第三個超深鉆孔已經開始動工。這是為了能夠研究蘇聯歐洲部分東北部的地層。
曾經蘇聯對外宣布,之所以要挖掘地質深層,就是為了研究地層深處古老巖層,了解地球的秘密,這只是一個科研的實驗。
但是聽到這話以后,很多國家也開始想要挖掘地質深處的秘密。
在蘇聯的第一個科拉深井新聞播放出來以后,很多視線都被蘇聯吸引,正處于和蘇聯爭霸的美國,自然也想要在地質深層進行研發超過蘇聯。
于是在美國的奧克拉荷馬州的超深鉆井也開始動工,不過當時他們也只是挖掘到了9583米的地方。
地球的半徑是6731公里,如果真的想要挖穿地球的話,就需要挖掘超過1.2萬公里,憑借美國和蘇聯甚至其他國家的技術,這暫時是不可能的。
當時蘇聯內部的人員也認為,挖穿地球這件事只是白費力氣,後來才選擇了放棄。況且當時蘇聯為了能夠實現這個計劃,特意很多資金都投入其中。
并且給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員都分了一個房子,工資待遇也都是非常好的,這種投資卻得不到什麼回報。
不過在經過蘇聯這件事以后,不僅有著美國效仿,在其他國家也想要探究自己國家地質深層是什麼結構,里面蘊含著什麼資源。
日本、德國都已經有了相應的技術,當時對于地球上很多未解之謎,人人都充滿了好奇。而且如果仔細探測地質,很有可能會發現最早的生命生活過的痕跡。
根據國外的專家表示,通過當時最新的資料現實,地球上最早出現生米的物質是在33億年前的南非。
因為他們在那里的沉積層中發現了單細胞生命,不過這些專家的用詞并沒有很可定,因為他們并不確定。
當時的技術足以讓人們離開地球前往月球和火星,為此甚至有很多人都表示,這個時候會不會是來自火星的隕石。
但是德國教授認為,火星水分稀少,硫化物在火星上覅長常見,而且火星上火山噴發的物質基本上都是二氧化硫。
這些都不適合生物在火星上生存,況且火星上的溫度都很難讓人存活,最低的時候是零下55-140度。
而且在火星上,水是固態的形式存在,二氧化碳在高緯度的地區也是固態的,這種環境并不適合生物生存。
為此也否定了地球上發現了有著生命體的沉積巖,但是隨著科學的進步,科學家們又一次有了新的發現。
原來早期的地球上生存的生物,并不需要氧氣,只要有熱量和水分就能生長,但是這種情況放在火星,也是非常不容易存活的。
于是在大量的舉例論證中,也否定了在地球的地質上,存在火星生命體的看法。
由此可見,在地球的底層內部,蘊藏著很多的秘密,甚至有很多都是和早期生命體或者是其他星球的生命體有關。
有著這些的發現,自然其他國家紛紛想要效仿蘇聯,對于自己國家進行一次超深井探測。
并不是想要博得關注,更是想要深度的了解自己國家內部的構造,并且也想要發現地下蘊藏的資源和有關生命體的消息。
其他國家紛紛加入其中,中國自然不肯落后,于是中國政府也推出了中國大陸鉆探,想要在中國內部也探測一下地質。
雖然中國大陸鉆探正處于興起的時候,但是在中國內部,也引起不少的討論,大家對于選址、什麼時候動工都有著劇烈的好奇心。
負責大陸鉆探的人員表示,時間差不多要定在1997年,而且地質的話有兩個選址,分別是大別山和膠南這兩個地方選一個。
暫時還沒有確定下來,不過當時中國的想法只是為了研究超高壓帶深部的地質問題,并沒有想要挖穿地球的想法。
為此這些選址的地點也要勘測一番,而且為了這個工作的進行,當時很多人都在中國大陸上不斷的實驗。
當時的一個地質學家在浙江全省采集信息,尤其是江水盆地上采集了泛濫平原沉積物,并且準備和其他區域采集的樣品進行比較。
最讓人感動的是,在早期很少有人愿意獻身在地質方面,但是也有很多愛好者,他們甚至專門對于自己家鄉的地質書寫了上萬字給科研人員。
甚至有的農民專門花費了上千元,就為了能夠幫助地質人員尋找礦產,并且把自己發現的20多種礦都寫下來提交給專業的科研人員。
當時的科研人員手捧著大家的心意,自然也是熱淚盈眶,在對于國家的奉獻,很多人都是不遺余力的。
不過也正是有著他們的支持,中國大陸鉆探工作才能繼續下去,更方便人們對于中國地質的勘測。
《石油石化300問》——張衛東、王瑞和主編
《百科新知》
《承德晚報》
《科學超深井鉆探技術方案預研究成果報告》
《國外地質勘探技術》
-END-
作者:延津編輯: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