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上千年的封建歷史時期, 由于人們過于迷信,涌現出了很多陋習。
加上傳統的思想觀念,「死者為大」「入土為安」……
大家都認為人死后只是去了另外一個世界,為了讓逝者在另外世界過得好。
在世者則會將一些東西放進棺材中,隨逝者而去。
并且, 這些陪葬品的等級還代表著逝者的身份。
陪葬品的等級越高,意味著逝者生前擁有著尊貴的身份。
更殘忍的是,因為古時期有階級制度。
特別是有著至尊權力的皇帝死后, 他們生前的妻妾、奴隸、侍衛等人都要陪葬。
這就是階級社會特有的殘酷行為—活人殉葬。
那麼,這些隨皇帝一起赴死的人,在墳墓中能夠活多久?
殉葬制度之所以在我國沿襲那麼久,主要是因為人們極度迷信。
特別是在原始時期, 他們堅信世界上有「神靈」的存在,才讓他們存活下來。
因此,每逢一些節日都會舉行祭拜神靈的活動。
而到了商朝時期,雖然當時的等級制度已經得到了初步完善。
但人們仍然非常封建迷信,甚至為了向神靈傳達他們的虔誠。
會殺掉一些豬、羊等牲畜進行祭祀。
不過到了殷商時期,人們不再認為豬羊這些牲畜足以表達心中的誠意。
于是將目標轉向了身份卑微的奴隸。
一些貴族死后,會將奴隸活活殺死,然后作為祭祀品進行陪葬。
在當時,并沒有人覺得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甚至很多皇帝為了體現君王的尊貴,紛紛沿用起了這一做法。
讓身邊的奴隸、侍衛等人陪同自己下葬。
幸運的是,這一兇殘恐怖的殉葬方式到了秦朝不再得到沿襲。
不過,秦始皇為了能讓自己在另外一世界也能夠擁有千軍萬馬。
便命令士兵制作出成千上萬個兵馬俑來替代活人,作為陪葬品。
但是,這種殉葬方式并沒有得到各位皇帝的認同和效仿。
相反,為了彰顯自己至尊的身份, 皇帝更偏向活人殉葬這一方式。
活人殉葬制度的巔峰時期,是元明時期。
其中元朝時期,這種殉葬方式不僅在皇宮中盛行,就連一些貴族們紛紛也在執行。
因為元朝有著極其明顯的等級制度, 蒙古族是當時最為尊貴的種族。
而其他種族的人則會被分為三六九等,一些身份低微的人就會被選做陪葬品。
此外, 活人殉葬這一方式在明朝也非常盛行。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從一介草民逆襲成為皇帝的,原本大家以為他會體諒老百姓的困苦。
不料,朱元璋去世后,不僅派遣大量的侍衛隨自己一起下葬,還用將近50位妃嬪當做陪葬品。
這一龐大的數據實在令人大跌眼鏡。
甚至到了清朝初期, 活人殉葬的制度仍然被人們廣為應用。
順治皇帝在他最寵愛的董鄂妃去世后,命令數名曾伺候董鄂妃的宮女一起下葬。
直到康熙坐上皇位后,不再盛行活人殉葬制度。
并且康熙帝還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這一兇殘的方式給廢除了。
在盛行活人殉葬的歷朝歷代,宮女和太監成了首選的陪葬品。
因為他們都是生前伺候過皇帝的人, 皇帝為了讓自己在另一世界仍然能享受榮華富貴,會命令他們一同下葬。
其次就是身邊的侍衛,皇帝認為即便自己去到了另一個世界。
但自己尊貴的身份依然會受到威脅,因此眾多侍衛也成了陪葬品。
除此之外,修建陵寢的工匠們也會被選做陪葬品, 這主要是有因為些皇帝生性多疑。
生怕工匠們出去會偷走陵墓中的金銀珠寶或文物等一些珍貴的陪葬品。
因此,皇帝就會要這些工匠一起陪葬。
更可怕的是,就連身份尊貴的妃嬪們也會淪落為陪葬品。
實際上,妃嬪們即便有著高高在上的身份,但也只不過是供給皇上的玩物。
所以她們自然也要跟隨皇上一起下葬。
在執行殉葬之前, 那些宮女太監們會先享受一頓美餐。
然后自行領取一條繩子,用來上吊自盡,隨后尸體會陪同皇上一起下葬。
而皇帝為了在另一世界還能擁有自己的后宮,便會讓殉葬的妃嬪服下水銀,用以結束性命。
而水銀則會讓她們的容貌保持不變。
還有一種更為慘絕人寰的殉葬方式, 就是直接將殉葬的人活活放進棺材。
也就是說讓他們在棺材中活活等死。
那麼,這些活埋的人在墳墓中能夠活多久呢?
根據專家們考察的數據顯示,一旦被活埋于墳墓中。
便無法再從密不透風的墓穴中逃脫出去,這時氧氣自然成了最大的問題。
加上古人十分重視風水,為了墳墓不被雨水或蟲子所破壞。
皇帝生前會下令讓工匠們修建成嚴嚴實實的陵寢,這也意味著氧氣非常稀薄。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殉葬人會在3分鐘內出現缺氧現象。
不到十分鐘,就會變得神志不清,直至缺氧而死。
如果幸運的話,一些殉葬人能夠在陵寢中安全度過三天,但這個時間已經是極限。
可見,在封建時期,沒有尊貴身份的人是多麼得卑微。
總而言之,活人殉葬的制度之所以流傳那麼長時間。
是因為一些皇帝或王公貴族們為了彰顯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 從而采取的一種殘暴的殉葬方式。
加上當時他們落后、愚昧的思想觀念。
認為人去世后一定是去了另外異世界, 于是便想將生前的東西攜帶著離開。
雖然現如今,人們的思想不再食古不化。
但回過頭去看那時的活人殉葬制度,還是感到非常殘忍,同時還會腐朽落后的思想感到可悲。
幸運的是,隨著社會的進步, 這一種荒謬至極的封建制度早已被拋棄在歷史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