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之中,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僅僅依靠一個人的能力是不行的。楚漢相爭,雖然項羽勇冠天下但是劉邦更善于用人,最終天下盡歸劉邦之手。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三人為什麼能脫穎而出,關鍵就在于他們都可以選賢用能。
三國中最「菜」的謀士-郭圖
可不是每個胸懷大志的人都有王佐之才的,畢竟歷史上就出現了一個諸葛亮和一個司馬懿。或許,想要評出三國最強的謀士是一件難事,但是,要說這三國里面最「菜」的謀士,那必定就是袁紹手下的郭圖了,出的主意全是坑,誰是他主公誰就會滅亡。
在曹操起勢之前,袁紹是東漢末年勢力最大的軍閥,位居四世三公,當年十八路諸侯起義推翻董卓的時候,都推崇袁紹做盟主,由此可見袁紹當年的地位,可就是基于這樣背景,袁紹還是一步一步的被郭圖給「坑」沒了。
當年漢獻帝蒙羞的時候,是郭圖勸袁紹放棄漢獻帝的,他認為漢室氣數已盡,空殼子皇帝沒有任何作用反而會成為累贅。結果呢?曹操接待了劉協,做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漢室滅亡已成定局,但仍舊有忠心漢廷的人最終為曹操的擴張天下埋下了伏筆,這其中就有著名的荀彧。
后來曹操與袁紹決戰的時候,許攸截獲情報稱曹操只有半日之糧,便建議袁紹傾巢出擊,一舉剿滅曹操,結果郭圖卻認為那是曹操的誘餌,目的就是騙袁紹出兵,最終袁紹相信了郭圖,錯過了消滅曹操的最佳時機。
郭圖在袁紹走後,繼續輔佐袁紹的兒子,結果是什麼想必不用多說。倘若說郭圖是三國時期「最菜謀士」,應該是沒有人有異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