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碧喪夫后:撞棺只是裝裝樣子,可甄嬛扯斷佛珠那刻,卻動了殺心

许多多 2023/01/26 檢舉 我要評論

導語:甘露寺一別,甄嬛和果郡王之間又是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甄嬛再次成為了果郡王名義上的嫂子,而在一次宴會上,果郡王和甄嬛私情即將被揭發,幸好浣碧火中取栗,及時解圍。可在這之后,浣碧成為了果郡王的妾室,后熹貴妃可能會被皇帝送去和親,為了阻止皇帝,所以果郡王打算造反。

在果郡王造反前夕,皇帝知道了果郡王可能會造反,所以借熹貴妃之手送毒酒給果郡王喝,果郡王知道若是不喝,那麼熹貴妃將與他攜手黃泉,當一對同命鴛鴦。果郡王不愿他的嬛嬛就這樣死去,死后受萬人唾罵品行不佳,所以他身死保甄嬛當熹貴妃。后果郡王死,浣碧深愛果郡王,不愿黃泉只王爺一人,隨即撞棺而去。

事情真如同電視劇表面敘述的一般嗎?其中真沒有什麼隱情嗎?浣碧可以說即使是果郡王死也大可不必隨果郡王而去,到底是誰不讓浣碧活下去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甄嬛在那時候根本就沒給浣碧活著的機會,在甄嬛扯斷佛珠那一刻,就起了殺心,而浣碧也明白了甄嬛之前的意思,實際上,浣碧是被甄嬛逼死的。

其實在果郡王死后,浣碧大可以在果郡王的王府之中度過余生,享受榮華富貴,變成果郡王遺孀,而不是變成一具冷冰冰的尸體,深埋于地下。

所以一定是有人威脅浣碧,而這個人只能是甄嬛。為什麼說逼死浣碧的兇手是甄嬛,因為有點可疑。一是動機,二是機會。

先是動機,這個動機是果郡王之前的家書,每一封寫的都是熹貴妃安,家書之中不寫自己家中的孟靜嫻,也不寫之前小像事件之中的浣碧,反而寫的是熹貴妃,他和熹貴妃之間的私情豈不是昭然若揭。可能果郡王從未想過,這麼隱私的家書居然會落入皇帝的手中,而且皇帝看到最后面的家書寫的是果郡王想要造反,立刻就做掉了果郡王。這些家書可想而知就是浣碧散出去的,因為這些家書本是給浣碧的,再由浣碧給甄嬛,但是現在被散播出去了,后果郡王又死了,甄嬛殺心起,有針對皇帝還有浣碧。

二是機會,只有甄嬛皇帝知道內情 而狠毒了浣碧的只要甄嬛,所以她有許多機會針對浣碧,浣碧只能身死保持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寫在最后:佛珠代表一個人的善意,克制和隱忍。弗誅,就是不要誅殺生命的意思。佛教之中說若是一念成魔,佛珠就會斷裂,因為你已經放棄了你的善念。而甄嬛因為果郡王身死,也不寫在做人了,她要做魔,她要為果郡王報仇。之后的浣碧已死,對于甄嬛來說剩下的只有皇帝。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