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爆發了諸子爭位事件,而諸子爭位最終以雍正皇帝勝利繼位告終,參與爭位的九位皇子除了雍正和老十三胤祥屬于勝利者安然無恙之外,其余的皇子要麼早被康熙圈禁,要麼就是後來受到雍正清算被圈禁起來。
老大胤禔和廢太子胤礽就屬于是最早被康熙圈禁參與爭位的皇子,康熙曾經親自下旨將胤禔終身圈禁,不過胤禔的圈禁生活可比其他被雍正圈禁起來的兄弟幸福快樂多了,他在被圈禁之后生育了20名子女,足見他的圈禁生活有多麼逍遙快活。
胤禔是康熙的庶長子,他的生母是惠妃納蘭氏,雖然他是康熙的長子,但由于生母惠妃當時只是宮廷中的庶妃,因此他即便是長子也與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康熙十四年(1675年)時,康熙正式冊封已故的孝誠仁皇后所生次子年僅1歲的胤礽為皇太子,胤禔年紀比胤礽大,但卻偏偏因為嫡庶身份失去了皇太子之位,因此胤禔十分不甘心,他從小就垂涎于弟弟胤礽的太子之位,想把自己的皇長子名分改一個字。
胤礽也是康熙的唯一嫡子,胤禔明白如果把胤礽整下去,康熙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很可能就會考慮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想法,那麼他作為皇長子就能成功上位了。所以胤禔很早就密切關注著胤礽的言行舉止,他希望能找到機會扳倒胤礽。
據曾在康熙身邊服務過的法國傳教士白晉的筆記記載,胤禔是康熙諸子中長相最為俊美的皇子,他身材高大,長相俊美,用現代的話來說那是標準的高富帥白馬王子。他不僅長相俊美,而且還善于表現,由于他年紀較長,他很早就開始幫助康熙處理國家政務。
而且胤禔還文武雙全,他曾經跟隨康熙御駕親征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時,胤禔都率軍到前線作戰,胤禔在戰場上作戰還十分驍勇,因此康熙對這個長子十分喜愛,很早就冊封他為直郡王。
此后每次康熙外出巡幸都會把胤禔帶在身邊,讓胤禔統領御前侍衛保護自己,因此胤禔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他的身邊也形成了一股比較強的勢力。
正是隨著胤禔的勢力不斷強大,也逐漸開啟了諸子爭位之事,在諸子爭位的初期,實際上是老大胤禔和太子胤礽之間的明爭暗斗。
由于康熙每次外出巡幸都帶著胤禔隨駕,而胤礽則留在京城監國,再加上胤礽本人確實不太成器,經常做一些讓康熙不滿意的事情,因此這就給了胤禔可以時常在康熙面前夸大胤礽的過錯,打胤礽小報告的機會。
這就使得康熙越發覺得胤礽不堪,不適合繼承大位,而胤礽這方面也沒閑著,胤礽以皇太子的身份也凝聚了一批朝臣,主要以他的外叔公大學士索額圖為首的朝臣勢力,而胤礽身邊的這股勢力也抵觸到了康熙的皇權。
因此康熙就把索額圖及其黨羽全部收拾了,索額圖就被康熙賜死。康熙收拾索額圖也是為了震懾胤礽,只不過胤礽并沒有覺醒,他依舊沒有做出改變,再加上胤禔在康熙面前一直打他的小報告,所以最終康熙決心廢除胤礽的太子之位。
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時,康熙帶著胤礽和一眾皇子去熱河行宮狩獵,在途中康熙與胤礽的矛盾徹底爆發,康熙對外稱胤礽想替索額圖報仇暗中接近自己的御營,于是在行進途中康熙就下詔宣布廢掉胤礽的太子之位,同時并命令胤禔統領御營率軍護駕以防胤礽的黨羽圖謀作亂。
眼看著胤礽的太子之位被廢,胤禔又受到康熙如此重用提拔,因此胤禔就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他認為太子之位非自己莫屬了。所以在胤礽被廢之后,他就開始積極的活動起來,他在康熙面前先是說胤礽的不是,故意放大胤礽的錯誤,之后又在康熙面前各種表現自己的忠心和功勞,這意思就是明擺著告訴康熙,胤礽犯錯太多廢了,還有他這個大兒子可以選擇。
而與胤禔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老三胤祉和老四胤禛即雍正,他們倆不僅對胤礽沒有落井下石,還反而替胤礽求情,請求康熙的寬恕。所以康熙對胤祉和胤禛的表現很滿意,認為二人對兄弟有情有義,而胤禔對胤礽的落井下石和一番表現則引起了康熙很大的反感,康熙認為胤禔野心勃勃,想圖謀太子之位。
因此康熙為了杜絕胤禔的野心,特意下旨對外宣布: 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護朕躬,并無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康熙這意思就是說之前讓胤禔護駕并不是想立他為太子,胤禔是一個性情急躁且愚昧頑劣的人,這樣的人怎麼可能立為太子。
本來康熙下得這道圣旨就是明確告訴胤禔他不可能成為太子的,是想讓他死了對太子之位的圖謀之心。這時候胤禔如果識時務退出爭奪太子之位,康熙也不會把他圈禁起來了,可是他偏偏就不死心。
在康熙對外下圣旨訓斥了胤禔之后,他不僅沒死心還有起了別的心思,他在明知自己不能成為太子之后,他又想到改為擁立與自己關系親密的其他兄弟成為太子,這樣將來太子登基他還能保證自己的權勢地位。
胤禔最后選擇扶持老八胤禩成為太子,為什麼他會選擇扶持胤禩呢?因為胤禩自出生之后,一直是由胤禔的生母惠妃撫育長大,所以胤禔與胤禩關系還算親密,而且當時胤禩頗有才華,待人還寬和溫厚,在朝廷中很有聲望,因此胤禔就想到扶持胤禩成為太子。
後來胤禔又在康熙面前進言稱: 胤礽所行卑劣,失人心。術士張明德嘗相于胤禩必大貴。如誅胤礽,不必父皇出手。
胤禔這意思就是說胤礽行為太卑劣,已經失去了人心,現在應該盡快選擇一位賢明的皇子成為太子,術士張明德曾給胤禩相面,認為胤禩有大貴之相。胤禩都已經是皇子了再貴那不就是成皇帝了,所以胤禔這意思就是希望康熙冊立胤禩為太子,而且他最后還說了一句應該誅殺胤礽,如果康熙不忍下手,他愿意代勞。
這一番話一出口,胤禔立刻就引得康熙勃然大怒,康熙當場痛斥他為 「亂臣賊子」,康熙萬萬沒想到胤禔居然會殘忍的想到殺掉親弟弟胤礽,這讓他十分生氣且失望,因此康熙懷疑胤禔勾結胤禩圖謀太子之位,于是康熙當場下旨將胤禔和胤禩都圈禁起來。
胤禔這一頓操作不僅把自己給坑了,還順道把胤禩也坑了,本來康熙還是頗為喜愛胤禩,經此事后胤禩也受到了康熙的猜忌,這一切都是歸胤禔所賜。
在胤禔被圈禁關押之后,老三胤祉又開始活分起來,他覺得老大和老二都被收拾下去了,那太子之位也該輪到自己身上了,于是他開始搜集胤禔的罪行,想對胤禔落井下石,讓胤禔徹底不能翻身。
後來胤祉果然調查出了胤禔曾經勾結蒙古喇嘛巴漢格隆鎮魘胤礽,于是胤祉就把這件事如實上報給了康熙,這使得康熙更加惱火,康熙就派人抓捕了巴漢格隆,并按照巴漢格隆的交代,在胤礽居住的毓慶宮的墻角搜出了胤禔鎮魘并埋小人的證據。
康熙不僅抓捕了巴漢格隆還抓捕了術士張明德,本來康熙是想通過審訊張明德得知胤禩是不是與胤禔勾結圖謀太子之位,結果張明德證實了胤禩與胤禔并無勾結,但是張明德本人是武林高手,胤禔得知他會武功之后,曾經企圖收買他去暗殺胤礽。
當真相大白之后,康熙氣得暴跳如雷,他當眾痛罵胤禔是畜生,居然想做出收買刺客暗殺親弟弟的喪盡天良之事。不過回京之后,康熙不知該如何處置胤禔,畢竟這是他的親兒子,他雖然很生氣,但卻下不了狠心收拾。
最后還是胤禔的生母惠妃十分精明,她來了一招以退為進,她在康熙返京之后,立刻到康熙面前痛斥胤禔的不忠不孝,并懇請康熙立刻處死胤禔,以免自己心神不安。惠妃這一招以退為進立刻擊中了康熙的軟肋,康熙狠不下心殺子,于是他駁回了惠妃的殺子請求,只是下旨宣布廢除胤禔的直郡王封爵,將胤禔終身圈禁于直郡王府中,胤禔終身不能踏出王府半步。
就這樣胤禔就徹底成了被圈禁的廢人,他能落得這種結果主要還在于他城府不夠深,不會隱藏野心所致,他以為胤礽被廢后,他就可以成為太子,在圖謀太子之位時,操之過急,反而暴露了野心惹得康熙生氣。最終使得自己被圈禁起來,而胤礽卻被釋放復位。
後來胤礽二次被廢,被終身圈禁在咸安宮內,就這樣康熙生前就把長子胤禔和次子胤礽全部下旨終身圈禁起來。而康熙也絕對算是慈父,他在臨終時還始終掛念著被圈禁的胤禔和胤礽,他在遺詔中交代雍正一定要善待兩位哥哥。
而雍正繼位之后也確實遵照康熙的遺詔善待了胤禔和胤礽,對他們倆是非常不錯,胤礽也成了中國歷史上極少數能善終的廢太子之一。
胤禔被圈禁之后的生活也十分滋潤,雖然被圈禁起來,但是圈禁的居所就是他之前居住的直郡王府,他等于一直關在自己家中,只是失去了政治權利和人身自由,人家一日三餐依舊比老百姓要好得多,吃喝還有女人都不會缺少,所以在百無聊賴之際,他就只能把精力全都放在了女人身上。
歷史上胤禔一生總共生育了二十九名子女,而其中有二十名子女都是他在被圈禁之后所生,可以說胤禔被圈禁之后的生活基本就是在造人,他也算是為了清朝皇室的子孫繁衍做出了巨大貢獻。
胤禔在37歲時被康熙下旨圈禁,他一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去世,終年63歲,整整被圈禁了26年,而被圈禁的26年中,他居然生育了20名子女,可見在女人身上耕耘生孩子算是胤禔圈禁之時的主要消遣,也正是如此他才能活到63歲善終吧。
不過胤禔的身后之名有些不咋的,他去世后,雍正沒有給他上謚號,也沒給他追授爵位,只是以貝子之禮給他舉行了葬禮。相比之下胤礽就比胤禔好多了,胤礽在雍正二年(1724年)去世,胤礽死后雍正宣布人死罪消,代替父親康熙原諒了胤礽,并追封胤礽為理親王。
所以相比胤礽的身后事胤禔的身后事就有些慘淡了,不過這也是他咎由自取,誰讓他居然想暗殺胤礽,像他這樣想殘忍殺害弟弟的人,雍正也好,包括後來的大侄子乾隆也好,自然都不會為他說話了。
所以胤禔是由于想圖謀暗殺弟弟胤礽,才引得康熙惱羞成怒把他終身圈禁起來,他被圈禁也完全是咎由自取。
但是胤禔圈禁之后的生活與後來像胤祉、胤禩等那些被雍正清算的參與諸子爭位被圈禁起來的兄弟相比還是很不錯的,他只是失去了政治權利和人身自由,生活起居方面還是得到了雍正的善待,而且他還能把妻妾留在身邊,生活的還是非常滋潤,所以才會在被圈禁的26年中生育出了20名子女。
那麼親愛的讀者們,如果讓你們穿越成康熙的皇子,那你們是愿意像胤禔這樣被圈禁起來無憂無慮的生孩子,還是繼續努力使動渾身解數爭奪皇位,過一把當皇帝的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