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揭秘三國
金庸武俠传
野史分享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全部
    
中國尖底瓶用途,科學研究改寫認知:蘇美爾文明源于中國?
2023/05/25

上個世紀,在仰韶文化遺址中,考古發現眾多別具特色的小口尖底瓶,貫穿于仰韶文化的全過程,歷時長達2000余年,伴隨著仰韶文化的成長、輝煌、衰落。其中,西安半坡遺址的尖底瓶(見下圖)與甘肅馬家窯遺址的尖底瓶最具特色。

在西安半坡小口尖底瓶的影響下,距今5000年時的仰韶晚期,甘肅馬家窯文化又演化出了一種新型尖底瓶(下圖,現代手工復原),被稱之為「彩陶旋渦紋尖底瓶」。因此,馬家窯尖底瓶與半坡小口尖底瓶一脈相承,屬于繼承與改進的關系。

然而,對于小口尖底瓶的用途,不少學者卻出現了重大錯誤。

起初,學者普遍認為尖底瓶是既省力又方便的汲水器,并將之編進中學教材教輔等(下圖),但半坡遺址工作人員與北京大學力學系合作實驗,發現尖底瓶汲水并不實用,基本特征是「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座右銘源于此,中庸思想也與之有關),裝滿水之后就會翻倒,裝一半才能「正」,因此汲水說不可信。

既然不是汲水器,那麼尖底瓶又是什麼用途呢?現代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發現,再次印證了中華文明一脈相承, 更重要的是這一研究發現,讓我們不得不對蘇美爾文明與中華文明的關系產生新的懷疑,即至少蘇美爾文明的部分源頭未必不在中國!

尖底瓶的用途:一種新型釀酒器

近幾十年來,考古專家采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尖底瓶中的殘留物,以判斷它們的真正用途。

第一次研究,四個不同區域的仰韶中晚期的尖底瓶,距今約6000—5000年,與三個中原地區的前仰韶時期遺址的小口鼓腹罐,距今約9000—7000年,其中之一是賈湖遺址陶器。 結果證明,這些陶器都是釀酒器,以黍或稻米為主要原料。其中,距今約9000年的賈湖遺址,再度被證明擁有迄今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酒。

不過,第一次研究的兩組樣本,中間存在千年間隔,此時正處于仰韶文化早期(距今約7000—6000年),小口尖底瓶初現之時。正因如此,2017年時又有了第二次研究,樣本為2件半坡遺址和9件姜寨遺址的不同大小的尖底瓶(上圖)。

經過科學分析之后,研究結果顛覆認知,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發表的《半坡和姜寨出土仰韶文化早期尖底瓶的釀酒功能》一文,對此有詳細分析,其中三個重要結論如下:

首先,所有尖底瓶都有酒的殘留證據,而尖底瓶在仰韶文化遺址廣泛分布,表明 酒被當時人們普遍享用,而不是少數精英人士的奢侈品

其次,小口尖底瓶屬于一種新型的釀酒容器,相比前仰韶時期的小口鼓腹罐,尖底設計更利于沉淀與發酵,至今啤酒廠仍采用尖底設計的罐子釀造。因此,小口鼓腹罐與尖底瓶是一種繼承與改進的關系,一脈相承。

第三,尖底瓶口的邊沿,存在磨損的微痕形態,而2個姜寨尖底瓶標本中發現蘆葦莖葉的證據, 表明古人將蘆葦吸管[插·入]尖底瓶中飲酒。值得一提的是,使用蘆葦管喝酒,在中國彝族等少數民族地區至今猶存(見上圖)。

甲骨文的繼承:文字印證了歷史

隨著時代的變遷,到商代時,仰韶小口尖底瓶已經消失不見,但令人驚奇的是,甲骨文上卻還大致保留了這一歷史,比如「酉」與「飲」二個字形。

甲骨文中的「酉」,本義是「酒」,字形見下圖,就是尖底瓶的形象。與之類似「酒」(旁邊多了水形,會意酒水)、「尊」(雙手捧酒壇)、「奠」(酒壇置于平台之上)、「福」(雙手捧著酒壇,準備放到旁邊祭台上)等文字都有「酉」字旁,而無論「尊」、「奠」還是「福」都一種禮儀,因此它們這種字形,說明中國「無酒不成禮」習俗的歷史及其悠久。

甲骨文中的「飲」,就是一個人伸手扶著尖底酒壇,張口吐舌向一個壇子舔飲的形狀。但奇怪的地方在于,喝酒之人舌頭似乎是分叉的,這又是什麼原因?

上文學者研究發現,尖底瓶中發現蘆葦莖葉的證據,說明古人是用蘆葦管喝酒的,因此筆者認為「飲」字反映的應該是古人用蘆葦管喝酒的場景。

更為重要的是,每一個漢字的背后,都有一段悠久的歷史,往往反映了時代的風貌,由此就不得不讓人懷疑,「酉」、「飲」等文字,可能不是始于商朝,而是在更遠的仰韶時期就已經出現。

其實,這種猜測并非空穴來風,除了上述文字異常之外,比如距今7300多年的雙墩刻符(下圖), 已經形成語段文字特點,具備了象形、指事、會意三大造字方法,共有630多個符號,被廣泛使用于周邊地區。因此,中國文字的出現,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早,只不過因為文字載體容易腐朽的緣故而失傳,又因為甲骨文的特性而部分保留了下來。

中國文化西傳:蘇美爾的來源?

1921年,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發現「仰韶遺址」,由此揭開了仰韶文化面紗。但安特生認為,仰韶文化的彩陶源于中亞,故而提出了「中華文明西來說」。此后半個世紀,中國考古證實中亞彩陶源于中國,即 仰韶文化曾經向西傳播,與「中華文明西來說」截然相反。

問題在于:仰韶文化西傳之后,對蘇美爾文明有無影響呢?不妨先看看以下兩點:

首先,蘇美爾、古埃及的尖底瓶蘇美爾、古埃及也有大量尖底瓶,造型與馬家窯遺址的尖底瓶一模一樣,且用途也與中國的一樣,都是酒器,古埃及的應該傳承于蘇美爾,但它們都比仰韶文化要晚一些。其中,蘇美爾與古埃及也采用蘆葦管喝酒。(上圖,古埃及尖底瓶壁畫,下圖,蘆葦管喝酒)

問題在于:馬家窯遺址的尖底瓶,有著深厚的歷史積累,與半坡尖底瓶一脈相承,但蘇美爾、古埃及的尖底瓶卻缺少演化過程,那麼蘇美爾的尖底瓶從何而來?顯然,要麼違背發展邏輯的自創,要麼源于中國。

其次,楔形文字上的尖底瓶中國亞述學家拱玉書指出:「陶器符號在西亞沒有影響楔形文字的起源,就目前所知,楔形文字的起源和陶器符號沒有關系。」

簡而言之,楔形文字突然出現,仿佛從天而降,所以拱玉書認為是「英雄造字」,即英雄一時興起造出一套系統的、抽象的文字,故而才沒能在中西亞找到源頭。

然而,通過下圖可見,楔形文字中有馬家窯尖底瓶演化出的字形,與中國文字中的「酉」幾乎一模一樣。既然如此,其他楔形文字的源頭是不是也在中國?

仰韶文化西傳,至少傳播到了中亞,這是已經肯定的事實。而從尖底瓶來看,仰韶文化傳播到了兩河流域,并對蘇美爾文明產生影響,包括部分楔形文字、釀酒飲酒文化等,最終又影響古埃及文明。因此,中華文明對蘇美爾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如今還說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蘇美爾文明至少有部分源頭在中國。

民間故事:男子陪愛妻生子,她丈夫突然出現,妻子:你倆誰是夫君
2023/05/30
河南發現道教始祖老子墓?專家勘測后,揭開千年大墓的秘密
2023/05/30
1992年,內蒙小伙撿到遼國金牌拒絕上交,拿到金店融成一對金鐲子
2023/05/30
河南古寺挖出神秘地宮,專家趕赴現場勘察,只見一位高僧枯坐千年
2023/05/30
晚清罕見上色老照片:官員長得肥頭大耳,貴婦氣質高雅遠超現代
2023/05/30
晚清老照片:觸目驚心的「三寸金蓮」,赤貧婦女衣不蔽體,袁世凱姨太太顏值高
2023/05/30
古代嬪妃侍寢後,為何不能陪著皇帝過夜?看完才知皇帝的心酸
2023/05/30
慈禧棺槨中的翡翠西瓜,價值6億,如今卻成美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2023/05/30
明朝共有16位皇帝,把他們的名字連起來看,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組合
2023/05/30
被稱作「六位帝皇完」的猛人,一生除掉了六位皇帝,其中更是有開國皇帝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