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天龍八部》中也存在諸多讓人熱血沸騰的橋段,但以結局而論,這無疑是一部悲劇,此作的主題是「求而不得」,因此書中之人多半無法完成自己的心愿,哪怕是三位主角也不例外。
其中蕭峰所想不過是當個普通人,與愛妻阿朱一同去塞外牧牛放羊,他卻因意外親手打死了阿朱,最終也落得自戕身亡的結局。
段譽的愿望是娶王語嫣,虛竹的愿望是當和尚,他們固然都沒能完成自己的心愿,但好歹最終還是與自己心愛的人走到了一起,段譽娶了木婉清、鐘靈、曉蕾,虛竹娶了夢姑。
而這也奇怪的地方,金庸在「雙雕」中安排段譽的孫子「南帝」段智興登場,為何卻不見虛竹與夢姑的傳人登場?當年如此恩愛的一對夫妻,為何連一兒半女也沒留下?
一個人要經歷多少磨煉,才能從無名之輩成長為世人敬仰的大俠,并且能夠抱得美人歸?
十年,二十年?還是更久?虛竹給出的答案是幾個月的時間,確實如此,虛竹從一個平平無奇的小和尚到後來一身神功的西夏駙馬,也就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如果說他先后得到逍遙三老畢生內力的經歷已經算得上是奇遇,那麼他在西夏冰窖中與夢姑纏綿的橋段就足以用「夢幻」來形容了。
(夢姑劇照)
當時的情況是天山童姥為了讓虛竹破戒,于是擄來西夏公主李清露,哪知道這小妮子身處漆黑陰冷的冰窖,又與一個赤身光頭的男子躺在一起時,并沒有被嚇破膽,反倒是在幾次纏綿之后愛上了這個與她素未謀面的男子,這情節算是荒誕還是夢幻,或者兩者皆是。
不過更奇葩的是哪怕後來夢姑與虛竹「網友奔現」時,見到了虛竹的廬山真面目,是個長相丑陋的人,夢姑也沒有絲毫嫌棄,虛竹就這樣完成了人生的三級跳,娶了嬌妻,成了西夏駙馬。
其實從二人如膠似漆的情況來看,後來的虛竹與夢姑理應會生兒育女,他們的孩子或許還會得到虛竹的一身神功,繼而經歷諸多有趣的故事才是。
可金庸的安排卻不是如此。
憑什麼說虛竹和夢姑沒有生兒育女?金庸可沒有寫一部《天龍后傳》交代他們後來的人生。
確實,金庸是沒有寫《天龍后傳》,但他在創作《天龍八部》之前,就已經寫了一部時代背景設定在《天龍八部》之后的《射雕英雄傳》,其中就沒有提到虛竹后人的故事。
你可能要說了,既然《射雕英雄傳》成書在前,當年金庸還沒有構思好作為「前輩」的虛竹等一系列人物,所以《射雕》中沒有出現虛竹和虛竹的后人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嗎?
這種說法在連載版、三聯版的金庸故事中尚且說得通,但在新修版中卻不成立,因為此時金庸已經打通了各部作品之間的壁壘,尤其是《天龍八部》與「射雕三部曲」的關聯變得格外緊密。
比如舊版中蕭峰一死,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本該失傳,可別說傳功長老會這些招式,光是那打狗棒法就只有幫主可以習得,長老如何能傳承?如此一來,后世武林中的洪七公、黃蓉等人自然無法繼承前輩的神功,丐幫武功的傳承就出現了漏洞。
怎麼辦?
(蕭峰、虛竹劇照)
金庸的做法是在新修版中加入一段蕭峰傳功虛竹的橋段,同時《射雕英雄傳》與《倚天屠龍記》中也都提到過關于這段劇情的設定。
比如《射雕英雄傳》第十二回中提到:「北宋年間,丐幫幫主蕭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極少有人能擋得他三招兩式,氣蓋當世,群豪束手。當時共有‘降龍二十八掌’,后經蕭峰及他義弟虛竹子刪繁就簡,取精用宏,改為降龍十八掌,掌力更厚。這掌法傳到洪七公手上,在華山絕頂與王重陽、黃藥師等人論劍時施展出來,王重陽等盡皆稱道。」
所以以新修版為準,虛竹和靈鷲宮都是客觀存在于射雕時代的世界觀里的,那麼問題來了,靈鷲宮哪去了,如果虛竹死了,他的后人又哪去了?
至少從結果來看,虛竹和夢姑是沒有留下后人的,可這事似乎又缺乏一個合理的解釋,不過你若了解了夢姑的歷史原型之后,就會發現金庸的設定是合情合理的。
正如前文所言,段譽的孫子段智興在後來的「雙雕」中都有登場,至于原因,自然不是因為金庸「早已定好了段譽的故事」,而是因為段譽和段智興都是有歷史原型的存在,所以這份傳承順理成章。
(段譽劇照)
相反,夢姑之所以無法與虛竹生兒育女,或許也是因為同樣的理由,她也是有歷史原型的人物。
清代學者吳廣成編纂的《西夏書事·卷二十三》里就有關于西夏公主的記載:「西蕃大首領董氈有子藺逋比,初娶于甘州回鶻。環慶之役,董氈使率兵侵夏有功,授錦州刺史。梁氏久畏其強,欲與之和。及聞王韶降青唐,將復河湟,吐蕃諸部勢蹙,遣人請以愛女為藺逋比妻,董氈許之。按:自古兩國和親,有請婚,有乞婚,未有以女請歸者。以女請歸,幾同獻女矣。斥書‘梁氏’,丑之也。」
你看,歷史上真實的西夏公主的命運自然不可能是嫁給了某位名為虛竹的江湖人士,她在金庸的故事中固然嫁給了虛竹,但金庸總歸是尊重歷史事實的,或許虛竹會在後來的劇情中與夢姑分開,而夢姑的故事則回歸其歷史原型的路線,她終將嫁給董氈。
(夢姑回憶虛竹劇照)
那麼金庸在原著中是否有暗示?
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虛竹對蕭峰說過:「如來當年在王舍城靈鷲山說法,靈鷲兩字,原與佛法有緣。總有一日,我要將靈鷲宮改作了靈鷲寺,叫那些婆婆、嫂子、姑娘都做尼姑。」
你看,後來的虛竹多半會回歸佛門,他與夢姑的分離也就合情合理了。
只能說金庸的故事是誠意滿滿,哪怕是一些看似漏洞的地方,也能通過書中的細節找到合理的解釋,足夠嚴謹,或許就是金庸故事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