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般認為聰明的人大致有兩種:1.)自律,領導力突出,溝通能力強,有規劃,反應力快,在人際關系中也較為強勢,總體都表現的很突出。2.) 說話稍微比較少,比1中的人少,但是每一次一說話,你能聽出來他絕對是思考過很久的,很有建設性,脾氣比較溫和,但有的時候很倔強。在團隊中不會有壓倒的氣場,但是有一定的壓迫性,不是一直都有。交流的時候,表達不一定特別的清晰,但是你會觀察到他在一邊說話一邊想,這種人很多時候是因為思維比他說話的速度要快很多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再打個比方吧,比如在一所學校里,1.是那種你會碰到的學生會主席。他總是策劃各種活動,是所有學弟學妹眼中發光的角色。他走到任何地方都可以發光發熱,干好自己的事情,搞好人際關系。
但這類人的一個缺點就可能是太過于強勢的性格會招惹一些不滿,有的時候在團隊中的話可能不會顧及組員的感受,所以在無意識的時候可能會中傷他人。2.是那種在自己的小圈子做的特別好的人。如果他是一個學生,他會是那種整天在圖書館看自己的喜歡的書的那種人,看的書都不是熱門的,也都不是一般人看的。這種人的目的性比1.要小。1是那種永遠都有動力,有想要“出人頭地”這種遠大愿望的人。很自信。2是那種對絞盡腦汁要在一個群體去成功這件事沒有什麼想法的。因為覺得太累。他的思想適合花在更抽象的地方。1在別人開會時會隨時圍繞主題提出建議。2在開會的時候可能在想“進化論到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這種問題,并且在腦子里找證據。然后時不時抓抓關鍵點發言就行。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銀河英雄傳說,里面的兩個男主,萊因哈特和楊威利,就是這種性格相反的,但是都貫徹了自己的理想的人。萊因哈特從小便心有抱負,想要推翻帝國的統治,一是為了救出自己的姐姐,二是因為目睹帝國內部腐敗,民不聊生。另外一個男主,楊威利,從小和作為商人的父親游歷在各個星系之間,年紀很小卻很老成,看透了許多人和事。長大后只想專心研究歷史,研究人類社會古往今來的趨勢,然后拿退休金2333。萊因哈特永遠把目光放在眼前和未來。他強盛的自尊心不會允許自己的失敗。他堅信如果要有人贏,那一定是他。對于萊因哈特來說,無能即是一個人的原罪,因為命運不會給人他/她承受不了的使命。明知道自己無能,還不去努力抗爭,則是無可救藥,不值得憐惜,因為他/她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向前的欲望。
相反,對于楊威利來說,歷史就像是一個舞台,開幕,謝幕,沒有誰是真正的主角。縱使一個人有著天大的信念,在無數外因的作用下,也終究有永遠不可及之物。空有信念卻不去考量自身才能和客觀因素,是愚不可及的價值觀。楊威利永遠都是上帝視角,只要不違背本心,身外之物都與他無關。可以看出來,這兩種人的人生觀幾乎是相反的。但不阻礙他們的成功。
兩句語錄貫徹兩人一生:
萊因哈特:“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楊威利:“盡了力而還做不好就不要勉強;伸手不能及之處,不管再怎麼擔心也夠不著,不如就委托給想做的人去做,這才是明智之舉。”
一個是當領導的人才,一個是當學者的人才。
更新一下:
再說一個歷史人物,馬可 奧勒留,古羅馬皇帝之一。
我覺得他就是典型的明明是2的性格和價值觀,卻坐上了1的位置的人。和楊威利一樣,明明比誰都洞曉人心,卻比誰都厭惡權利斗爭;明明厭惡戰爭,卻一生戎馬,屢戰屢勝。越是了解政治和人性,才越想避而遠之。
第一種人是領導者,革命家,軍事家,談判家,帝王將相。是我們在歷史書中讀到的,那些萬人敬仰的群星。他們就如同像太陽一樣的恒星,幾乎所有毗鄰的物體都會被其光芒給壓制,進而化為灰燼。這股力量是直面而來的,似乎連躲藏的地方都找不到。跟隨他或許不用擔心迷失信念和方向。第二種人,他們是哲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數學家,甚至隱士。他們就像黑洞一樣。你不知道他在哪里,什麼時候出現,也不知道它的廣度和深度。但當你往里面瞧,卻覺得深空地不可思議。
太陽讓你覺得熱的想逃,黑洞則讓你渾身上下都冷地顫栗。第一種人容易在社會上成功,是通才。但要論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閉口不談為人處事的話,我認為第二種人的思想境界是難以匹敵的。
1和2都推進了人類的發展。不同的是,1通過自己和周遭人和物的關系,來學習,來用自己的觀點去影響他們,然后再以此影響千千萬萬的人。而2類人,影響社會的方式是通過傳播他們自己與自己深度交流的產物,而不是和其他人深度溝通的產物。1的影響力是向外的輻射,2的影響力來自于自我意識深處的回聲。
二次更新一下。說些之前沒來得及補充的。
以下的想法我想了也比較久了。如果你覺得自己是1,并且是意志堅定,執行力強的1,ok,恭喜你,你的存在甚至會在某一階段讓2感覺到威脅。
如果你是成熟的2,那麼也恭喜你,你時不時流露出的真實一面也會讓1覺得自己地位不保。但如果你覺得自己是2,但是卻認為1的風格才是最理想的,那下面這些就是我想要說的了。
評論里很多小伙伴都說自己或許和2靠近一些,但想要成為1的念頭時不時都會進入腦海。這里就要牽扯到我之前想說但忘了說的一個點,2類人的缺點。
上面我說了,2類的人為什麼思維境界比較高深?因為他們隨時都會有一種崇高感。2的崇高感和思維深度使得他們常把自己置身于像宇宙這樣的尺度,而不是其他世俗的實體中,進而導致他們在獲得無上的崇高感同時,會把自身的存在感縮小和降低。
換句話說吧,有的時候1不管有沒有成功,都不太有b數(通俗一點,無貶義);而2的弱點呢,就是太有b數。
我上面指出的2的例子,像楊威利,是已經“覺醒”了的2,對自身的能力有一個很穩定的認識。這樣的人哪怕是在1面前,也不會去貶低自己。但是這其實對于心智不成熟的2來講,是幾乎無法做到的事。當不成熟或沒有想通的2看到1的時候,會羨慕與1所獲得的廣人脈和社會關系。初期的2會羨慕1那種被人包圍,處處被朋友環繞的感覺,羨慕那種雷厲風行的處事模式,咄咄逼人的待人風格。
還有我發現,1類人做事是很有計劃的,完全不拖延。為什麼?因為他們目標小而具體。他們的思維不是發散的。2類人有很多是有拖延癥的,有的時候給人懶懶散散的感覺。這又為什麼?因為他們的目標和精神支柱有的時候太過抽象,甚至連他們自己都會懷疑這個目標是否值得奪取。
但我要說的是,1是容易獲得社會性成功的人。這就是他們人格所帶來的最大的一個閃光點,因為1的心里所想和他們的行為幾乎是一致的,所以更容易被人理解。由此一來,能夠看到1的聰明之處的人,包括1類人本身,2類人,和平常人。但是2呢?要知道,2所表達出來的行為和語言是有過濾的。2類人有著很強的過濾和自我處理問題自我反省的能力,所以展現出來的讓人覺得聰明的點不易被察覺。所以,能看出2類人聰明的人,幾乎只有2類人本身,當然包括小部分的1。當然,最諷刺的是,有一部分的1類人,在不了解2類人的恐怖之處的時候,甚至會貶低2類人。他們會覺得從表面上來看,2類人是一群缺乏干勁,沒有夢想的人。
但要知道,2類人不是沒有信念,他們只是不會完全在“信念”這個概念上下全部的賭注。
2類人很矛盾,一邊否認自己的夢想和信念,一邊又把預期定的很高。1把信念瓜分成一小段一小段路,每一段路都動力十足。但是1類的人傾盡全力的方式是比2類人稍微偏向于“生理”上的,比如說用了多少時間,花了多少精力,每天少睡多少覺之類的。當然,他們精神上也付出了,不過和2類人的精神付出還有些不一樣。2類人一般是那種,信念不多,可能只有一個,然后可以為此粉身碎骨,兩耳不聞窗外事地投入的人。說句實話,最極端的2類人發起瘋來連自己的生活起居都不會管的。有時候說不定看起來還沒什麼自理能力(只是有可能,并不是每個2類人都這樣)。但是1類人在努力的同時就把自己方方面面照顧地很好。1類人可以把自己從一個精神世界里抽離,然后再次進入。
但2類人全情投入鉆研一個東西的時候,就很難再鉆出來了,只能越陷越深。陷得越深,就像之前提到的,離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就越來越遠了,這一點其實是很危險的。
1類人因為接觸的圈子和事物比較多,所以他們的許多個人技能都很強大,敢于思考和敢于去探索的領域也比2多。如果可以的話,他們會運用世界上的所有資源,嘗試一切并挑戰一切。2類人很大程度上只愿意在某一個自己感興趣并覺得有安全感的領域上鉆研,并非要以己之力將人類對這個領域的認知刷新了才甘心。但是說實話,歷史上和現代社會中有許多2類人就是至死都沒有得以在某個特殊領域得到他/她們期待的成功,所以直接崩潰。
2類人其實走的很艱難,比1要艱難。每走一步,就是一個對過去自己審視的過程。
強大的2類人是一邊心如止水,一邊發狠的。
外界覺察不到,這種“狠勁”完全存在于他們與自我的對話中。
我沒有料到這個回答能得到這麼多贊和感謝,比較出乎意料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