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下午有個人敲門,開門一看是個小伙子,說是保險公司的,要找我媽核實信息。
原來是我媽在96年買的養老保險需要本人更新信息才能發放保險金,因為我媽不在北京,只能下個月我去外地看我媽的時候再說了。
說一下那個保險,97年買的,一年交886元,交20年,從第10年還是第15年開始可以領取保險金,五年一次直到身故。
第一個五年好像是2000多,每五年遞增幾百塊錢。
這個數字現在看很有意思,也很能反映時代。
當時看五年領三四千塊,一年七八百塊錢,好像已經可以補充養老金了,至少是錢了。
可現在看幾乎是個笑話,一年給的錢還不夠帶我兒子出去吃頓好點的餐廳。
當然也不能指責當年的人笨,時代的發展誰也不知道,能在當下做出一個認為正確的判斷就不錯了。
回到問題,這個事是有價值的,能幫助我們判斷未來,讓我們在做規劃的時候想一想,至于想什麼,其實我也不知道,畢竟當下認知很難想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