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貪玩好色
到了30歲還一事無成,甚至還不知道未來的人生發展方向是什麼。甚至做事兒的時候內心還充滿僥幸,幻想著一年整他個百萬以上,為此還走了不少彎路,跳了不少坑。
后來 認識了一些不錯的朋友
如50多歲的前某私企500強事業部老總,
某大廠產品經理,
某大廠大頭兵程序員,
某行業內大佬,某大學系主任
某私企老板這類最多 有累計百個,但最后經常交流交往的只有3-5個。
接觸交流之后發現,他們大部分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讀書學習的時間。
有的人竟然從大學開始就讀了千本以上的書,還有的人具備超常的系統性思維,還有的人,不僅聰明還極強的執行力。后面經常交換書目,偶爾聊聊心得。發現人家確實在某一方面才思敏捷,在某些事情的認知方面高瞻遠矚。
和人剛開始在一起的時候感覺自己和他們不是一個世界的,就硬著頭皮聽。后來就慢慢地開始下定決心去學習,去讀書,去傾聽。
慢慢地自己一年20-50本書的速度,慢慢地發現了自己更多的不足,慢慢地開始試著從西方的書籍里尋找答案,后慢慢地也讀國內的神作。漸漸的自己開始有點兒思考了,思考過去,現在和將來的關系。思考自己做的事情具備不具備價值,思考對一件事情的看法,能不能看明白。當然,也有去尋找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也讀一些心理學方面的。
覺得經典的就毫不猶豫地買紙質的,先讀電子的,然后再過段時間重讀一遍。開始的時候甚至覺得書就是洗腦用的。后來加上思考有些書就越來越明白了。然后再思考自己遇到的問題和書里的那些說法,觀點有沒有借鑒的意義。
再后來 就基本上每次聚會,自己說的更少了,聽得更多了,一旦大佬讓我發表意見和看法的時候,也可以做到滔滔不絕,一針見血了。
慢慢地他們遇到問題也更樂意聽聽或者看看我的觀點了。
當然,自己也越來越清楚原來的某些想法從出發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失敗。比如,渴望掙錢,渴望不切實際的掙錢。認為自己掙錢多少靠老板給的。實際上后面注意到是依靠自己的絕對實力和不可替代性。
后來 家庭生活也更和諧了,原來有時候爭吵,雞飛狗跳。后來,慢慢看到了更高的一些東西,解決內部的主要矛盾,把爭吵的時間用在了解決主要矛盾上。可以理解為,讀書加思考提升了認知,提升認知以后帶來了更多的自驅,自驅了之后帶來了更多的好的結果,家庭更和諧了,父母更開心了,孩子更自信了,當然自己是獲得最多的。
給家人帶來了物質方面的提升,幸福感的提升。自己帶來了成就感,成長的感覺,原來不可想象的事情,現在沒那麼難達成。
總結一下
先讀書——根據需要讀書——思考——根據需要思考——交流——思考——讀書——思想碰撞——思考——讀書——養成習慣。
以上都是我編的。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我們不是神,借助于歷史前人溫暖的智慧,帶來成長,自驅,發展,為什麼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