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當然有用,看一看毛澤東的經歷就知道了。毛澤東是典型的讀書人干革命,其成就遠超同時代的絕大多數人。即便在顛沛流離的行軍途中,毛澤東也是手不釋卷,妥妥的書生一個。
同樣是讀書,為什麼有的人讀成了孔乙己,有的人可以讀成毛澤東?中間的區別在哪里呢?
毛澤東讀書,是有強烈的目標導向的,毛澤東以改造現實為己任,讀書都是圍繞這個目標進行的。毛澤東非常明確自己需要讀什麼,該讀什麼。強烈的讀書自覺加讀書自律,使得毛澤東在政治、經濟、軍事、歷史領域的閱讀量達到了一個非常令人敬畏的高度。
而一般人讀書,要麼是缺乏自覺,要麼是缺乏自律。缺乏自覺,就會跟風閱讀,什麼流行讀什麼,逮住什麼就讀什麼,最后讀成了大雜燴。缺乏自律,就會淺嘗輒止,避重就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無法持續深入和提高。
毛澤東深知,讀書的同時,一定要了解現實的情況。所以毛澤東沒有讀書讀成宅男,而是將讀書和游歷相結合。毛澤東的游歷,不是簡單的走過場,而是到一地,就跟當地各階層的人交談,全面搜集信息。這使得毛澤東在有極高理論水平的同時,還對現實情況了如指掌。因此毛澤東在參加革命之前,就已經可以寫出非常火爆的現實評論文章,他的文章能夠緊扣人們的痛點,引發人們強烈的共鳴。毛澤東即使不參加革命,也會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自媒體人。這一點,是當時乃至當今很多讀書人都做不到的。
一般人讀書,即使讀進去了,也很容易變得脫離現實,只愿意談理想談情懷,面對現實一無所知、束手無策,還天天看不起這,看不起那,妥妥的眼高手低,百無一用。如何克服這個毛病,具體方法其實毛澤東都已經寫在文集里面了,要想讀書改變命運的人,一定要認真讀一讀。
過去常說“百無一用是書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讀書目標不明確,讀書不以現實為導向,的確會出現這種后果。與其說讀書有沒有用,倒不如好好問一問自己,到底想要讀書帶來什麼樣的用?這個問題想明白了,接下來的事就交給毅力和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