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理由也很簡單:
因為大多數人不讀書,很多并不稀奇的道理,并不難懂的道理,就稀缺起來。
你掌握了這樣稀缺的信息,就掌握了別人沒有的能力和價值了。
哪里真有什麼信息過剩,你過剩吸收的是垃圾,你需要的信息你根本沒有獲取夠。
現在大多數人最愛說的就是現代社會信息過剩。
是啊,當年號稱中國歷代最勤政帝王之一的雍正,在位 13 年共 4000 多天,朱批漢文奏折 35000 余件,滿文奏折 7000 余件,但是平均下來,一天也才批閱 12~13 個奏折。
而我們現代人呢?一天花在微博多少時間?一天花在朋友圈多少時間?
我有朋友給我看了一眼他一個同事的朋友圈,一個小時不到,轉發了 15 篇長文。
話癆程度簡直快跟我相當了。
問題是你看了那麼多東西,你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然后呢?這些知識幫你找到新工作了?幫你升職了?幫你找到女朋友/男朋友了?你每天深夜睡前還努力刷上半個小時以后才肯睡去,給你帶來的唯一收獲是什麼?
你學會了一句「然并卵」,看到所有帖子都想回復這句。
你學會了一句「懂得很多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父母給你打電話,你愛搭不理。
跟戀人坐在出租車上,還沒說上兩句,你們就各自掏出了手機,唯一能看出你們親密關系的是,他看到了一個好玩的笑話會轉給你,你看到了一個好玩的笑話也會轉給他。
隨時隨地你都在刷,隨時隨地你都在轉。
你總覺得這世界太倉促,稍微不小心就錯過了一句至理名言、爆笑的笑話。
但是,你看到一篇稍微長的文章就會說,這麼長,誰有耐心看啊。
至于看書,我就呵呵了,你這幾年閱讀量也算是日可過萬,但是書長什麼樣子,你都快忘了吧?
在這種情況下,你當然會覺得信息過剩了,人生苦短,一睜眼一閉眼,人生就過了,唯一的遺憾是,朋友圈還沒刷完。
但是,錯了,信息從來沒有過剩,你只是沉迷在噪音里面而已。
首先,我們要說明白,什麼是信息,什麼是噪音。
一切可以給你帶來實際好處的都是信息,不能給你帶來任何好處的就是噪音。
1.很多好的信息是稀缺的,而且是有時間限制的,過時以后可能就沒有價值了。
如果你有內幕信息(暫時不討論內幕交易的法律問題),你可以輕松致富,這樣的東西是信息。
這個世界最有威力的就是信息。
如果你可以回到過去,最重要的不是改變過去,而是獲得未來房價的信息,未來會狂漲的股票,未來的彩票大獎號碼。
然后你就可以悠閑地變成一個錢怎麼都花不完的富翁了。
但是如果你知道昨天的彩票大獎號碼,有任何價值嗎?
但是,這些信息都是稀缺的,是難以獲得的。
如果你想在股市上馳騁,就需要有大量的行業知識,或者深刻理解股票市場本身的規律,當然或者你運氣很好,遇上了 10 年不遇的大牛市,跟著全國人民一起發家,可惜最后一種方式的很多成功者,在接下來的大熊市,不僅犧牲了全部的身家,還賠上了未來幾年的全部家用。
這樣的信息不可能出現在你的微博和朋友圈里。
為什麼我一直倡導大家讀書呢?
因為大多數人不讀書,所以,很多并不稀奇的道理,并不難懂的道理,就稀缺起來。
你掌握了這樣稀缺的信息,就掌握了別人沒有的能力和價值了。
2.你的蜜糖可能是他人的毒藥。
信息亦然,你的信息也許是別人的噪音,你的噪音也許是別人的信息。
大多數時候,街邊的小廣告是我們最反感的一種噪音。
我天津家里的樓道里面到處都是小廣告,墻上有,樓梯上有,樓梯下方也被貼滿了。
大家鏟了,他馬上又給你貼上,墻刷了一遍又一遍,它們總是春風吹又生。
但是,那年我剛好要在北京的廣安門附近租房子的時候,讓我迅速找到房子的正是房東貼的小廣告。
對每天路遇的上萬個暫時不想換房的人,那條小廣告就是垃圾。
而對那個正好走過,也正好想換房的我,那條小廣告就是信息。
所以經常有人來問我,Tiny 叔,我是一個大學生,我該看什麼書?Tiny 叔,我是 iOS 初學者,我該看什麼書?
你就是你,你該看什麼書別人怎麼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書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的,是自己在大量的閱讀中體會出來的,找別人推薦就是找捷徑,就是不走腦子,就是想被洗腦上癮,不停地想找些垃圾來毒害自己。
3.深度信息的價值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內容
目前,該付費內容的完整版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內查看